【特稿】江城,一腔热血在燃烧

发布时间:2020-08-25 16:48:16    来源:中国网    作者:邵龙飞 庄颖娜 李晓明    责任编辑:谢露莹

在武汉抗疫一线,张晓鹏进行水质取样。

这一“硬仗”成为张晓鹏军旅青春的闪光注脚。

电台里的一首老歌把张晓鹏的思绪拉了回来。妻子又拧开了一瓶咖啡递给他,他喝了一口,咖啡的苦涩与香醇在口腔蔓延。他在暗暗思忖着即将到来的这次抗疫战斗会是怎样的场景,电视新闻中武汉空旷的街道又一次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当太阳高高悬在天空,张晓鹏的车驶入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大门。一下车,北京寒冷的空气顺着衣服缝隙钻进身体,他不由地打了个寒颤,然后快速向实验室走去。

眼前的景象让张晓鹏本已疲惫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以往春节冷清的办公楼此时不停有人进进出出,成箱的设备、试剂已经打包完成,送他们奔赴机场的大巴车也等在不远处。

看了看手表,12点。“集结号”已经吹响,再过几个小时,张晓鹏将和战友们共赴“战场”。他知道,又该是他们忘我战斗的时候了。无论平时如何沉寂,甚至很多人会忽略他们的存在,但张晓鹏和战友们从未忘记:军装在身,就责无旁贷。

“逆行”不是选择,而是使命。

武汉抗疫一线,正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张晓鹏(左)和张章。张振威 摄

快点,再快点——竭尽所能把科研力转换为战斗力

有人曾说,一个真正的战士,他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逊。

冷冷清清的武汉让张晓鹏不由地感慨。十几年前,张晓鹏曾到过武汉,耿直豪爽的武汉人、充满烟火气的过早摊铺、长江上络绎不绝的船只……如今,这个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正在默默地以一种蛰伏的姿态等待重新开启。

张晓鹏和战友们正是为此而来。

在军事医学专家组刚抵达武汉时,整个武汉市的病毒核酸检测需求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检测量。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救人!在专家组组长陈薇的指挥下,短短24小时内,一座负压帐篷式移动实验室,在位于半山腰上的中部战区总医院药剂楼旁迅速搭建起来。从那天起,大量的待检样本会不定时地被送到这里。

姜涛、张晓鹏、黎浩、迟象阳、张梦瑶、董韵竹、黄勇、李浩、张章、杨益隆,10个人,两个组,就这样开启了不间断的检测工作。

核酸检测,是专家组科研攻关中最基础、最简单的一项操作。这对于张晓鹏和战友们这些高学历的研究人员来说,似乎有些“大材小用”。然而,张晓鹏却不这么认为,“无论博士、硕士,你首先是一名战士。既然上了战场,指挥员下达了任务就要坚决落实,哪怕是搬一箱弹药”。

担任其中一个检测组组长的张晓鹏,常常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从咽拭子样品接收到得到核酸检测结果,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为了尽早让医院获知结果迅速救治患者,张晓鹏和战友们第一时间搭建了全自动核酸提取平台,利用军事医学研究院自主研制的试剂盒,将近百份的样本从处理到检测完成的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实现了一次性一小时内完成90余份样本核酸提取,单日标本检测能力最高达到1000份以上。

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张晓鹏和战友们交出的答卷在武汉市都是名列前茅的。

<  1  2  3  4  5  6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