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第十批女飞行学员纪实:做战斗员 不做表演员

发布时间:2018-06-22 09:11: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达    责任编辑:谢露莹

飞行讲评。曹占礼/摄

飞行讲评。曹占礼/摄

“以前觉得800米就是长跑,到了大学才发现只是热身”

根据空军的培养计划,38名女飞行学员将在空军航空大学经过4年的基础教育、航理教育、专业教育以及初教机飞行筛选,最后转入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进行为期1年的某型教练机飞行训练。届时,通过考核的学员将成为拥有工学学士和军事学学士双学位的战斗机飞行员。

家人和朋友并不知道这些复杂的流程,一提起她们就会带着骄傲的口吻介绍:“她是个飞行员!”只有她们自己清楚,飞行学员和飞行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要去掉那个“学”字需要付出多少艰辛。

李朝婷记得,大一时教员在课上介绍了培养流程,前两年主要以大学基础教育和体能训练为主,她们要学习和普通高校一样的课程,两年后再转入飞行专业知识学习。

教员特意强调的“全程淘汰”让她心头一紧,以后的日子里,陆续有师兄停飞分流的消息传来,更加重了这种焦虑感。

停飞虽然恐怖,但尚且遥远,当时困扰这些姑娘的难题是如何跨过体能关。站在毕业的当口回望,有人称当时是5年学习训练中的“至暗时刻”,有人则直接摇头:“不要跟我提体能!”

“高中最远跑过800米,大学一入校就要跑3000米。”回忆起当年,四川姑娘田静一脸苦笑,“以前觉得800米就是长跑,到了大学才发现只是热身。”

从高中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军人,体能是必须要跨过的“娄山关”“腊子口”。程靖云记得,刚入学时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下课后只有冲到宿舍换体能服才能赶上体育课,校园里有3个体育馆、两个操场,“操场永远被我们包场。”

“三千四百单双杠,旋梯固滚小五项。”这句流传在女飞行学员中的顺口溜囊括了她们的主要训练课目,被戏称为“体能血泪简史”。旋梯和固定滚轮主要锻炼平衡机能,增强飞行学员的空间定向能力。

河北姑娘王嫣然记得,最夸张的一次,她们在一天内跑了1个10000米,两个3000米,两个1500米,还有单双杠、旋梯、滚轮,“一天下来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

当时,作为空军航空大学校内仅有的女学员,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了在体能上不落下风,不服输的姑娘们经常咬着牙加练。“整个大学我们都叫自己学员,不带女字。”学员刘娜骄傲地说。

“煤渣子的跑道,灰暗的天空,干枯的树枝……旋梯一转过去了,春天来了……”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张潇闯过体能训练关后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时隔8年,这批女飞行学员经历了同样的心路历程。

虽然至今谈起来仍会咬牙切齿,但她们依然感谢这段经历:高强度体能训练塑造出强健的体魄,撑起了她们心中不断燃烧的飞天梦想。

<  1  2  3  4  5  6  7  8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