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正压防护服的张晓鹏和曹诚研究员进入“红区”采样。张振威 摄

核酸检测组组长姜涛说,在疫情初期,无论是检测速度,还是任务比重,这样的答卷在武汉市都名列前茅。

为有效检测新冠病毒感染,2月中上旬,专家组张晓鹏副研究员和战友们开始搭建基于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抗体检测平台,该平台可以同时检测新冠病毒N和S蛋白的IgM和IgG抗体,提高了患者临床诊断的精准度。

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混合感染,是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为此,专家组又建立了多重病原检测平台,可以同时检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等16-22种呼吸道病原体,有效回答了“是否新冠病毒感染?如果不是,是什么病原感染?”等临床迫切需求。

曾有两例危重患者,医院运用多种治疗方案,效果都不理想。

接到医院需求后,专家组采集了患者各种体液标本进行综合检测。结果显示,其中一位患者是新冠肺炎合并乙型流感,另一位患者的标本中存在肺支原体感染。这些检测指导临床实施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专家组与中部战区总医院等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负责专家组科研管理和任务统筹的副研究员张珂说。为加快推进科研进度,专家组在医院感染科病区设置检测室,与临床治疗零距离,实时评估治疗效果。

派驻火神山医院的张守峰研究员、李林研究员、李霄研究员进行样本处理。军事科学院供图

冲锋,冲锋!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摸清病毒的传播规律和致病机理非常关键。

今年2月初,武汉疫情进入高峰。病毒是否通过气溶胶传播,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

专家组曹诚研究员带队进入金银潭医院进行全方位气溶胶采样。从机关工作区到物资仓储区,从垃圾处理区到检验科,甚至是收治危重病人的ICU病房,处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在ICU病房,专家组队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患者气管插管手术旁,零距离采集空气样本。通过采集医院不同环境的空气样本,综合评估医院内部的感染风险,得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年过五旬的曹务春和曹诚研究员还带队多次深入火神山医院、泰康同济医院以及各方舱医院开展多点位、全方位的气溶胶传播采样调研,每进去一次时间都长达6小时以上。

<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