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事迹公示(附名单)

发布时间:2018-10-23 09:37:27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责任编辑:戚易斌

吴洪甫,男,194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广宗县件只乡槐窝村村民。

1959年入伍,1965年退役。退役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部队的一名标图员。1962年9月9日,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漂岛上空窜入江西省鄱阳湖上空,吴洪甫迅速把“U—2”飞机的航迹标在标图板上并传给指挥部,三枚导弹直冲云霄,敌机瞬间便被击落,这是世界上首次用导弹击落“U—2”飞机,吴洪甫等人记大功一次。退役后,即使在儿子致残、母亲瘫痪、妻子股骨头坏死,日常生活举步维艰时,他也守口如瓶,从不向家人提当年战斗经历,也不向政府提要求。那时关于中国击落“U—2”及美国无人驾驶机的故事,地方上传得很离谱,村里有些人多次到家里要他证实或者讲述相关细节,但他总是说自己一直在后勤部门工作,这些事一点也不清楚。他把立功证书压到箱底,严守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37年。2011年7月被广宗县文明办评为“广宗好人”,2012年8月被邢台市文明办授予“邢台好人”称号,2018年9月荣获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称号。

沈汝波(已故),1960年7月出生,男,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先茂社区工作人员。

1978年入伍,1984年退役,在部队期间定下“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的目标。退役后,沈汝波将每件举手之劳的小事都认认真真做好,捡垃圾、扫楼道、巡小区、清广告、掏水井等。他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服务百姓、服务社会,即便被确诊为食道癌,他做好事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2018年5月4日,当时还依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做了一生中的最后一件好事:向来探望他的患病志愿者李永花捐出500元治疗款。6月1日凌晨,沈汝波因病去世。随着生命的定格,他的一生一共画下2万多个正字,做了11万余件好事。

徐文涛,男,195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

1970年入伍,1973年入党,大校军衔,技术五级,高级工程师,2011年正式退休。在职期间,曾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副院长、某分部副部长等职,2004年主动辞去领导职务,担起筹建后勤史馆的重任。从一张白纸起步,他既当馆长又兼编辑、设计师、工程师和文物征集员,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将原来机关废弃的食堂,改建成了全军第一座战区级后勤史馆,将一个3500平方米,拥有两个综合展厅、六个专业展馆、2000多幅历史图片、500多件珍贵文物、5万多文字说明的史馆展现给大家。自2006年8月1日开馆以来,徐文涛共接待参观200余场次、观众20余万人次,并亲自担任解说。他被群众誉为全国数千个博物馆中年龄最大、级别最高、最有魅力的讲解员,被授予“感动沈阳十大人物”、辽宁省道德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全军优秀退休干部”、“辽宁省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沈阳军区“学雷锋标兵”等称号。

李志强,男,1964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辽宁省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

1981年入伍,1983年退役,成为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车间的一名航空工人,现任该公司发动机装配厂总装工段“李志强班”班长。李志强所在的总装工段,肩负着中国最先进航空发动机的装配任务。李志强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缩短装配周期入手,开创了国内航空发动机装配生产组织的先河。他相继攻克了“太行”、“昆仑”等国家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装配六大关键技术,实现工艺创新126项,自行研制工装工具312件,推动技术创新项目32项,申报发明专利50余项,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06项,先后解决科研装配技术难题52项,首创并推广航空发动机管路校正与安装的“李志强操作法”,提高装配效率20%以上。李志强先后获得2011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辽宁省“五一奖章”、2012年辽宁省劳动模范、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盛京金牌工匠”、“辽宁工匠”等荣誉称号。2016年,李志强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播出。

<  1  2  3  4  5  6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