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教科书”式的先锋营,强在哪儿?

发布时间:2019-12-06 14:5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责任编辑:吴亮

“猎人意志”训练场,战士勇钻火圈。王杰 摄

待战砺锋

——“只有刷新自己,才能看见更多世界。”

——“从来就没有孤胆英雄,英雄只能是一个团队。”

2005年,吕尔参从作训科调任“先锋营”担任发射二连连长。自此,他在一营待了7年,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先锋营”。

没来“先锋营”时,吕尔参认为这里官兵很爱出风头、争强好胜。来“先锋营”后,他才知道,这样的“优越感”来自每一个人。这里的每个人都为“争先”付出了艰辛努力。

2010年,“实战化”成为人人心目中的“首责”。应旅党委要求,一营率先展开了“减员操作、全岗操作”的尝试,展开了“一精多能、多精全能”的训练,形成的精编操作规程在全旅普及推广,实现了人员编制减少、作战单位增加、打击能力倍增的战斗力“再升级”。

姜和兵是名发射架操作号手,老兵一名。在“先锋营”有个传统,每年都要安排老兵带着整套发射单元让新兵操练一番。那年,他遇到了发射单元由单岗操作变成全岗操作。这意味着,姜和兵需要一边带新兵,一边训练自己。

面对号手全岗能力的高要求,姜和兵没有气馁。他每天天没亮,就开始背规程,晚上熄灯后就去饭堂“开夜车”。从单装到流程合练,他和新兵比着练。大家都说:“姜和兵,带新兵,当新兵,真是一个标杆兵!”

模拟操作考核,姜和兵初学新号位,主动替一名生病的新兵补位。“本号位我是老兵,新号位我是新兵。我认为,只有刷新自己,才能看见更多世界。”考核顺利通过,他一脸憨厚。

一营教导员乐焰辉也经常思考:导弹发射先锋营成长为火箭军发射营的“标杆”和“代表队”,靠的是什么?

乐焰辉给出的答案是,发射营成长发展最主要的力量来源于营队官兵,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先锋营”的辉煌,尤其是在“励剑征程”中长期凝练、不断积淀形成的“先锋精神”,更是激励官兵不懈奋斗、促使营队快速发展的“诀窍”。

室外气温5℃,已经从军21年的兵王何贤达再次跳进了“猎人意志”极限训练场的3米深大水坑。和95后新兵一起,他攀高空梯、过地桩网、钻火圈.....十几个特战项目,一一完成。

采访时,有记者说:“他们不仅是技术精湛的导弹兵,还是善于特种作战的‘老A’。”

吕尔参认为, “先锋营”的精神全融在了营官兵的血脉里。看看“先锋营”的兵,就能得到答案。

在训练中,按照指挥口令最少、操作动作最简、行动路线最短、反应速度最快的实战要求,一营官兵苦练大风、雷雨、强光等11类复杂条件下的实装操作训练。他们开创了多项实战行动的“先河”,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实战的规范,为练兵备战提供了很多理论和行动支持。

如今,吕尔参已经是该旅副旅长,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多次实弹发射任务,并作为某新型常规导弹方队的方队长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每年新学员入营,我都会问他们两个问题,一是,你能吃苦吗?二是,能吃亏吗?”吕尔参说,“在先锋营,从来就没有孤胆英雄,英雄只能是一个团队。”

“猎人意志”训练场,火箭军某旅发射一营组织官兵进行射击训练。周晓辉 摄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