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铁血男儿”杜富国

发布时间:2018-11-26 09:42:55    来源:中国网    作者: 谢露莹 吴亮    责任编辑:辛闻

杜富国排除的1枚反坦克地雷。杨萌 摄

生死时刻,他说:“让我来”

从八里河到天保口岸再到老山雷场,战士们在当年战火最为激烈的地方每天重复地工作——爆破、探雷、勘查、拆除、移走危险物。

2018年10月11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作业组长杜富国和战友艾岩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扫雷时,发现一枚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

“你往后退,让我来。”杜富国说。

艾岩接到命令往后退了不到3米,手榴弹就爆炸了。

就是在那一个晌午,老山上还是那么雾气浓重,突然传来的巨响,让一起作业的战友们愣住了。

杜富国正在清理弹体周边的浮土,手榴弹突然发生爆炸。在爆炸瞬间,杜富国下意识地把身体倒向了艾岩所在的那一侧。

“我的脸部和耳部能感受到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耳朵已经听不见声音了,想叫也叫不出声,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我…我我…是他救了我的命!”艾岩事后回忆道。

杜富国负了重伤,失去双眼、双手。

得知此事,在猛硐乡土生土长的乡长盘院华几度哽咽:“杜富国他们来到我们这,付出太多太多了,他们是当代的老山英雄。”

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越边境“雷患”显现,战争中遗留下来了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百余个混乱雷区。盘院华在采访中介绍,猛硐的山林地适合种植茶叶、草果,但全乡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群众不敢进去耕种,只能撂荒。雷区太多太险,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告诉中国网记者,雷区中既有防步兵、反坦克地雷,又有木质、铁壳、塑料地雷,还有大量炮弹、手榴弹等爆炸物。

中国军队在这进行了三次大面积扫雷和一次勘界扫雷。“部队进驻当地扫雷,为了就是还给百姓们一片安全肥沃的土地,我们将土地移交给村民耕种,目前已经产生效益。”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

在山高坡陡的雷区,扫雷兵只能用探雷器扫、用手排。谁多排一颗雷,承受的危险就多一分。这个浅显的概率原理,任何扫雷兵都清楚。

面对危险,杜富国却总是让同组作业的战友退后。生死一瞬,舍身一挡。他说:“让我来。”这是杜富国负伤时对艾岩说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杜富国平时对战友们说的高频语句。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