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破茧”时,“激励+”的力量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17-12-08 09:34:57    来源: 中国军网    作者: 贾冲 段永刚 曹传彪 等    责任编辑: 谢露莹

锐视点

给自己一双“慧眼”

■王大卫

皮格马利翁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他们在某校随机抽选了18名学生,对校方极为认真地表示:“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半年后,他们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超过一般学生,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皮格马利翁效应”启发我们: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有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赏识教育”的理念,就是在承认个性差异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尊重的角度对待战士,注重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们觉醒“我能行”的心态,能够赏识自己,善待自己,进而独立地、主动地、能动地去训练、探索和创造。

知兵爱兵是带好兵的关键,也是“赏识教育”的力量源泉。知心方可交心。知兵要全面深入摸清战士的自然和心灵情况,对战士了如指掌才能成为“欣赏者”,才能尊重战士爱好选择、人格天赋,才能使他们在积极恰当的评价中感受信任,使其身上的积极因素得到衍射和张扬,消极因素压缩以至消弭,为刚刚离开“校门”“家门”迈入“营门”的青年战士走好“兵之初”,提供温润的滋养和持久的动力。

面对近年来兵员结构发生的时代性变化,“赏识教育”通过了实践检验,为越来越多的带兵人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有的带兵人理解片面,拿来就“套用”,过多过溢的表扬使夸奖变得廉价,为了夸奖而夸奖忽视了战士的差异性等不讲原则、不看时机、不合实际的“赏识”,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赏识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表扬”。该指正的问题不及时指正,该批评的错误任其自由,“赏识教育”就会走入误区,不仅无法正常发挥功能,甚至还可能混淆是非、模糊受教育者的价值标准。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在《道德教育》一书中曾深刻地指出:“为纪律赋予权威的,并不是惩罚;而防止纪律丧失权威的,却是惩罚。如果允许违规行为不受惩罚,那么纪律的权威就会为违规行为所侵蚀。”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注重适度的批评教育,能提高青年战士的自我意识和抗挫能力,对他们的发展是有利的。

无论赏还是罚,都需要带兵人给自己一双“慧眼”,对青年战士的行为进行正确和适时的引导,使他们更加明确是非,增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省察的能力,形成良好心态,为走好军旅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上一页   1   2   3   4   5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