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破茧”时,“激励+”的力量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17-12-08 09:34:57    来源: 中国军网    作者: 贾冲 段永刚 曹传彪 等    责任编辑: 谢露莹

爸爸,军营不是只有“严父”

■赵雅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曹传彪

晚间训练结束,李铎扬回到宿舍,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爸爸,军营不是只有“严父”……

这名23岁的大学生新兵,一个多月的军旅生活亦苦亦甜,他想告诉父亲什么?

李铎扬的父亲,当了15年兵。“严厉、倔强、脾气急,就像那个石光荣。”这是李铎扬对父亲的评价,也是他对军人的一贯印象。在李铎扬的记忆中,父亲始终是“严父”,几乎从未当面表扬过自己。

吃饭要快,坐姿要正,出去玩按时回家……从上小学开始,父亲就对他的各个方面做了严格要求。这些“紧箍咒”管束着成长中的李铎扬。面对习惯批评而吝啬表扬的父亲,李铎扬常常觉得委屈:我就像他手里的一个兵。

也正因为这样,李铎扬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惧怕军营的种子。

刚来部队那几天,李铎扬神经紧绷,心情十分低落。他一直以为,班长肯定比父亲还要严。

“一方面,事事都想表现好,以免挨批评;另一方面,又怕出错而不敢出头表现。”纠结的李铎扬在训练时畏手畏脚。细心的班长刘佳辉发现李铎扬心事重重,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心不在焉导致出错。看到这样的情况,刘佳辉并没有点名批评,反而在训练中对他的进步及时表扬。

“李铎扬今天队列走得好,动作也很标准,比昨天有进步了,再注意一下行进节奏就更好了。”

冰雪是一片片融化的。正是这样一次次细致的观察、一句句简单的表扬,让李铎扬重拾信心。

得到班长的“赏识”,李铎扬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很快就改掉了队列动作问题,达到了体能训练目标,整个人的状态好了、劲头也足了。在第一次新兵旅队列会操中,他表现出色,被评为全连唯一一个“队列标兵”。

“其实,军营一点也不可怕,班长不是只会批评人,他尊重我们,表扬我们,还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李铎扬回想在新兵营的点点滴滴,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了军营带给他的温暖和感动。

“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看到班长在帮宿舍的每一个人掖被子,真的很感动……”

“有些战友刚来部队不适应,一和家人打电话就哭,班长没有训斥,而是带着我们每个人在与家人通完电话后互相拥抱……”

军营的激励和关怀感动着李铎扬,让他更有力量,更有担当。他主动了解战友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动态,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劝导他们,及时帮助3名战友调整了心态。李铎扬的责任和担当得到了连长的肯定和战友的信任,他成为了班里的思想骨干。

做手语操、给父母写“成长喜报”、夸夸身边战友、评选“每月一星”……这一系列的“赏识教育”实践活动,使李铎扬从一个胆小畏缩的人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战士。用他自己的话说:“部队的‘赏识教育’让我释放了自己的潜能。”

“‘赏识教育’是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它提倡从欣赏的角度对待受教育者,通过适时表扬、勉励,激发受教育者的内在动力,营造良好成长氛围!”新训旅政委雷全耿谈起在新战士身上的这段实践,感慨地说:“如今的新战士自尊心强,被肯定、被尊重的愿望强烈,‘赏识教育’引入新兵教育管理,其实给我们打开了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扇大门,使新战士受到鼓舞、充满自信,进而催生自觉渴求进步的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