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李浩和妻子张素娟。


探索,是为了铺路

2011年,李浩主动改装,成为中国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他不仅打破了30年有人机飞行形成的“一人一机”思维模式,还克服了年纪大学历低的劣势,从零建构“多人一机”系统思维,成为我军精准控制攻击-1型无人机的第一人。

李浩从教练机飞到战斗机,该有的艰辛,他都经历了;李浩从普通单位飞到王牌部队,该有的荣誉,他也有了。

为了李浩那一句:“我想继续飞行,新组建无人机部队肯定需要人,多年积累的飞行经验正好派上用场。”妻子张素娟又一次妥协了,她认为:“李浩可选的路有很多,但他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

从设施完备的航空兵部队到白手起家的戈壁荒滩,李浩住进了60年代留存的小平房。一张单人床、一个铁皮柜、一张老书桌、一把旧凳子、一台饮水机,李浩的宿舍里再也找不出另一件家具。

在这里,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大锅饭,一觉醒来,墙皮掉得满床都是;在这里,没有单独的卫生间,没有热水器,白天晒水晚上洗澡,被战友们戏称为“大漠风情浴”;在这里,夏天热得满头大汗,冬天冷得浑身没知觉,当地还有一种小虫,一爬过人的皮肤就起连串连串的水包,瘙痒难耐。

苦不苦?苦!“虽然苦,但是能克服,因为值得!”李浩对记者说。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