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创客”崔道虎:30年匠心“筑巢”,托举大国长剑
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左一)指导技术骨干进行电缆接续。刘明松 摄
创新构想写入导弹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成为高频词,让爱捣鼓的崔道虎对此有了更深理解,并融入其军旅人生。“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每逢遭遇难题,他总信心十足:“用好思想武器,总能找到答案”。
现代科技带来变革,国防施工向科技效能型、信息集成型转变,崔道虎紧迫感倍增,决心从传统工兵向科技工兵转型。
传统钢材除锈费时费力且危险。一名战士持磨光机时打滑,钢刷绞进裤腿。“你放心,我一定造出一款自动除锈机。”崔道虎当场表态。当这名战士伤愈归队时,他的研发进程已近半。
他买来专业书补习,任务间隙收集资料,找来零件试验,第一代除锈机研发成功并获得官兵认可。后来经过持续升级,他研发的“多功能自动除锈机”实现科学进料、无死角除锈,效率大幅提升,获国家发明专利。
崔道虎口袋里总装着个小本子,记着性能参数、遭遇的难题。某营马营长说:“每一页都藏着创新蝶变。”
某工程施工高峰,钢板打孔量激增,传统方式低效。崔道虎带领骨干攻关,研制出“钢板自动冲孔机”,工序时间缩短近90%。
重型设备安装曾需两辆百吨吊车忙活数小时,且隐患多。他经过数月的研究,设计出含底座、翻转架、电控系统的专用翻转平台。火箭军某旅领导评价:“现在一台吊车配合,数分钟完成,节约兵力,效益显著。”
组合式吊篮提升机、双层作业平台车……崔道虎研发“九大工装”,获31项科研成果,改进5项工艺,被誉为“猛虎创客”。
他牵头组建“创客工作室”,培养100余名技术骨干,成为施工一线创新生力军。夏夜,施工板房灯火通明,崔道虎正与新难题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