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生命之光为强军“旋转”

发布时间:2019-09-12 23:10:08    来源:中国网    作者:吴亚轩 等    责任编辑:谢露莹

——追记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院士

中国网军事9月12日讯(记者 谢露莹 通讯员吴亚轩 杨伟华 赵欣)2019年4月23日,中国,黄海。苍茫海天间,舰阵如虹,白浪如练。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航母群破浪驶来,接受统帅习主席检阅。这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中最为壮观的一幕。

挺进深蓝的壮美航迹,离不开一个仅手掌大小的尖端仪器——激光陀螺。它的诞生,历经20余年艰苦攻关;它的应用,经过40余年漫长跋涉;它的“生命”,和一个人紧紧相连。

他,带领团队在重重艰难险阻中,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制激光陀螺的成功之路,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第四个能独立研制激光陀螺的国家。

他,在临终之际,念念不忘的,仍然是激光陀螺。

他,就是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

中国激光陀螺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伯龙。

自主创新,方寸之间铸重器

激光陀螺,是自主导航系统的核心部件,被誉为现代高精度武器的“火眼金睛”。因为集成众多尖端科技,这个方寸大小的仪器极难研制。1971年,当钱学森将两张写着激光陀螺大致原理的纸交给学校时,中国在该研究上已两次受挫。

要依据纸上描述造出实物,无异于让一个从未见过火箭的人去设计登月火箭。这两页纸所代表的难度,堪称世界级“密码”。谁是那个能破解钱学森“密码”的人?他就是高伯龙!

数理功底极其深厚的高伯龙,通过大量计算,反推出激光陀螺的若干关键理论认识和结论,提出了我国独有、完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四频差动陀螺研制方案。同年,在全国激光陀螺学术交流会上,进入该领域不到一年的高伯龙一鸣惊人——依照我国目前的工艺水平,如果继续仿制美国,想在十年内有所突破都不可能,只有四频差动陀螺因为降低了工艺难度,最有可能实现!此言一出,四下哗然,一个“新人”,凭什么口出狂言?但高伯龙用扎实的理论和计算说服了与会的众多专家。

次年,高伯龙所著《环形激光讲义》出版,该书是我国激光陀螺理论的奠基之作。直到今天,研究激光陀螺的人不学这本书,就不敢说入了门。

理论解决后,工艺难题如连绵高山,高伯龙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攀登。几乎每一个攻关都是从零开始,而其中最难攻破的是激光陀螺的“命根”——光学薄膜。在对它发起冲锋之前,高伯龙首先要解决没有检测仪器的问题。靠肉眼无法分辨膜片是否符合要求,国内国外的仪器都不符合需求,高伯龙采用全新的方向,设计出一种符合我国实际、具有原理创新的测量仪器——DF透反仪。它的面世引发国内同行热烈反响,为停滞不前的激光陀螺研究打开新局面。高伯龙的创新精神,从DF透反仪上可见一隅。

攻关之路多险阻。1984年,实验室样机鉴定通过之时,一阵“凉风”袭来。由于美国彻底放弃同类型激光陀螺研制,国内质疑四起。有人说高伯龙:“国外有的你们不干,国外干不成的你们反而干”。经费短缺,窘境下的高伯龙从不言放弃。他知道美国在最初就犯了结构上的原理错误,而自己的方案无此问题。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