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九天 永不失重——记“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航天员群体(下)

发布时间:2018-01-22 19:12:23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赵金龙 刘克 孙伟     责任编辑:金玉泽

2012年5月7日,王亚平与丈夫在家学习。

宁舍小家,决不愧对国家

2003年9月下旬,中国首次载人飞行进入倒计时。全系统都在紧张备战,入选首飞梯队的翟志刚更是不敢懈怠,也不能有丝毫懈怠。就在这时,远在黑龙江省龙江县的母亲却因突发脑溢血,瘫痪失语,生活不能自理。

翟志刚在家是“老疙瘩”,上有2个哥哥、3个姐姐,母亲生他时已42岁。由于孩子多、负担重,父亲积劳成疾、卧病在床,全靠母亲一人走街串巷卖瓜子维持生计。

生活的艰辛,磨砺了翟志刚的坚强意志,更浓厚了母子深情。病榻上的母亲,整日盯着翟志刚的照片发呆流泪。10月15日,当首飞梯队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出现在电视屏幕时,病床上的母亲终于看见了朝思暮想的儿子。此时,老人虽然已不能说话,但神情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儿。

11月21日,就在翟志刚37岁生日这天,母亲永远闭上了眼睛。临走前,昏迷多日的她挤出最后一句话,“别让三(指翟志刚)为我耽误工作”。噩耗传来,翟志刚千里奔丧。“妈,儿子回来了!”他一进屋,就跪在母亲灵前,连磕了3个响头。

一个人的忠孝选择,折射了一个群体的家国情怀。

选择航天员这个不同寻常的职业,就选择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奉献和牺牲,他们面对小家与大家、生命与使命的碰撞,毅然选择了后者——

2004年4月,吴杰的父亲因肺癌住进医院。此时,特因性训练的连续性科目正如火如荼展开。为了不耽误训练,吴杰将父亲病重的消息深埋心底。

同年11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前夕,独自抚养聂海胜长大的母亲,突发脑溢血病重住院。聂海胜得知消息赶回湖北枣阳老家,只待了不到3天,便告别仍处于昏迷状态的母亲。

2016年,备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为安心备战,陈冬和妻子把双胞胎儿子中的一个送回了老家。孩子打电话问陈冬:“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不要我了?”

陪伴、团聚,对于寻常人家这是再简单不过的愿望,但对于同在航天城的航天员和他们的家人却是种奢求。

航天员公寓到家属楼,直线距离不到500米,却如同隔了万水千山,相距天南海北——

这么多年,他们没有多少时间陪伴、照顾家人,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辅导孩子,没能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这么多年,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陪伴孝敬父母,休假的次数用手指都可以数过来;

这么多年,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留在了教室里,留在了体训馆,留在了训练场;

……

对于这些,航天员从未后悔:“虽然有牺牲、有不舍、有遗憾,但这世上总有一些高尚的事业,值得去为它牺牲、为它割舍、为它承担其他的遗憾。航天事业就是这样的事业。”

对于这些,航天员的家人们理解:航天员不只是属于小家,更属于国家;不仅仅是家里的顶梁柱,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正如一位家属讲的那样,“他们心里不是没有家,只不过自己的家是小家,筑梦九天的家才是大家;他们心里不是没有爱,只不过家庭亲情是小爱,献身航天事业的爱才是大爱”。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