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九天 永不失重——记“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航天员群体(下)

发布时间:2018-01-22 19:12:23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赵金龙 刘克 孙伟     责任编辑:金玉泽

2008年9月29日,神舟七号航天员刘伯明返回航天员公寓与妻子拥抱。朱九通 摄

中国网军事1月22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赵金龙 刘克 孙伟)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英雄航天员的每一段壮美航程,都标定下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高度,开创了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无不在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征途上,刻下深深印迹。

这印迹,不只是他们一次次刷新的飞天高度,以及所留下的神圣瞬间、伟大呈现,还有背后比天还高的精神境界、比天还大的大爱情怀。

身体失重,心灵永不失重

20年来,航天员为国出征、六上太空、连战连捷,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赢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鲜花、掌声和赞誉声,收获了许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荣誉和光环。

然而,无论世界如何欢腾,英雄的内心却始终波澜不惊——

2003年10月16日,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内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在这片曾孕育一代天骄的神奇土地。杨利伟身着乳白色航天服,轻快地跨出外表被大气层摩擦烧灼成古铜色的返回舱,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面对镜头,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1963年6月16日,前苏联宇航员捷列什科娃驾乘东方6号宇宙飞船升空,成为世界第一位女航天员。49年后同一天的18时37分,刘洋随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一飞冲天,在太空留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的身影,使中华民族传诵千百年的“嫦娥飞天”传说成为现实。她返回地面出舱时,说的第一句话,还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聂海胜两度飞天、景海鹏三上太空,每次凯旋后的第一句话,仍然是“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这未曾刻意安排的一句话,表达了一名革命军人对祖国的挚爱,折射了一个英雄群体对待荣誉的清醒。

这份挚爱,源于航天员们深知,远征九天代表的是中华民族,背后站立着一个强大的祖国,荣誉应该属于祖国、属于全国人民、属于每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

这份清醒,源于航天员们懂得,为托举他们一飞冲天,多少人把铺盖搬到车间昼夜苦战,多少人累倒在机器旁爬起来继续工作,多少老专家过早地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多少年轻人过早地霜染两鬓……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挚爱和清醒,他们每次任务凯旋,他们最先做的就是归零成绩、归零经历、归零心态,一切从头开始,继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飞天和准备飞天的工作。

如今,航天员中有7人已是年过半百的将军,每次训练他们仍然带头参加,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骨骼代谢变化不大,出色的心肺功能更是普通人无法比的。

对此,曾经有人问他们:“你们已经功成名就,又过了知天命的年龄,还用得着这么拼命吗?”他们的回答铿锵有力:“党和人民给予我们崇高荣誉,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为国出征,只要党一声令下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身体失重,心灵永不失重。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崇高荣誉,面对人民群众给予的莫大支持,航天员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回报国家、回报社会。20年来,他们用上千场报告、数百次公益活动,诠释了肩负的社会责任。他们说:“传播飞天梦、传递正能量,这是飞天任务的继续,累但快乐、幸福!”

2011年10月,景海鹏回中学母校作报告。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坐在露天操场上,报告席却设在搭着凉棚的主席台上,他执意不肯。“我是来向各位老师、校友报告自己离开母校20多年间的学习工作经历的,应该站着向大家汇报。”最后,他站在操场上整整讲了4个半小时。

2013年春,景海鹏应邀到某高校作报告。活动结束后,校方按规定想给授课费,不料被他婉言拒绝。回到航天员大队吃过午饭后,景海鹏发现学校竟然把装有授课费的信封,塞到了他的手提袋里。于是,景海鹏第一时间向大队领导作了汇报,并委托随行人员将授课费迅速给邀请方送回去。学校领导钦佩地说:“景海鹏真正做到了任务前后一样出色、天上地下一样完美!”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