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苍穹 丹心向党——记“奋进新时代、筑梦写忠诚”的航天员群体(上)

发布时间:2018-01-22 18:07:50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赵金龙 刘克 孙伟    责任编辑:金玉泽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加航天员出征仪式。朱九通 摄

每一次出征,都响彻着中国人民向世界科技高峰攀登的铿锵足音

问天阁,中国航天员奔赴征途的出发阵地。

从披着新世纪的曙光征战九天到踏着改革强军的节奏追寻高远,航天员每一次出征的脚步,没有悲壮,只有豪迈;没有怯懦,只有自信。透过这豪迈与自信的脚步,看到的是中国人以稳健而从容的铿锵步履,一次又一次实现“中国追赶”乃至“中国跨越”。

只有置身时空的坐标,才能明了这种追赶的不易、跨越的艰辛:新中国迈开太空之旅的第一步,仅仅飞了8公里;名为“曙光一号”工程的飞天计划,启动不到5年就被迫下马……

这一切,并未阻挡中国人攀登科技高峰的脚步。当沉睡的梦想被改革开放的春雷惊醒,当冰封的热情被科学发展的火炬点燃,无穷的力量不断迸发,无限的潜能持续释放——

1992年9月,党中央再次开启叩问苍穹的伟大征程。

2013年,航天梦的提出,吹响了中华儿女向航天强国目标迈进的集结号。

2016年,中国航天日的设立,激发起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

……

正是在国家意志的牵引下,中国以及她所拥有的超过地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人民,化作一双大手一次次托举航天员飞向太空,成就壮举:从神舟五号的1人1天,到神舟六号的2人5天;从神舟七号的3人3天,到神舟九号的3人13天。

一次次飞行时间变化的背后,衡量的是中国飞天的步伐,留下的是民族永恒的记忆——

2003年10月15日18时40分,杨利伟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太空,用中英文发出了第一声中国人的问候:“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发表声明说,“神舟”五号飞船的升空是全人类迈向太空的一步。

2005年10月16日20时许,费俊龙、聂海胜又一次在浩瀚宇宙传递了温暖心声:“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对我们的关心和厚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称,此次成功发射危险性及难度系数都要高出很多的“神六”,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翟志刚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密切配合下,让茫茫太空见证了五星红旗的鲜艳。意大利主流媒体报道说,这是继2003年和2005年之后的中国第三次也是最复杂的一次载人航天使命。

2012年6月18日17时04分,景海鹏、刘旺、刘洋“飘”进天宫一号,太空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家”。阿拉伯新闻网评论说,这是中国的高科技和宏大航天事业的又一突破,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力量和伟大。

追赶速度取决于国家实力。今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航天员的脚步,也伴随着祖国由大变强的律动,正以“世界瞩目的速度”走到一个新的历史坐标……

2013年6月26日8时07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圆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胜利凯旋。

2016年11月18日13时59分,景海鹏、陈冬在太空完成中期驻留后,回到祖国母亲怀抱。

短短3年,2次飞行,飞行时间比历次总和的2倍还多,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数量超过以往的总数……

这不是时间、数字上的简单比较,是中华民族梦想的延伸。透过它,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分量。“每一次对太空的叩问,都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航天梦尚未实现,中国梦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胸怀梦想,以比别人更大的步伐、更快的速度,走好新时代征战太空的新长征。”航天员们如是说。

<  1  2  3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