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战地记者荡气回肠的战争记忆(组图)

发布时间: 2017-08-05 08:03:43    来源: 中国军网    作者: 许江 等    责任编辑: 刘峻凌

  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李启科:在猫耳洞里写就 《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1979年初,一场不可避免的边境反击作战在祖国的南疆打响。我作为解放军报社第一批派往前线的战地记者,跟随原武汉军区第43军某师,参加了战斗的全过程。

战斗打响的头天晚上,我和师宣传科新闻干事刘欣生蹲在一个猫耳洞里,聊起战地报道的事儿。我告诉他,来前线之前看过一些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报道,代表作品就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看完我就想,今天的新一代军人能不能证明自己仍是最可爱的人?如果能用我们的报道来把这个问题诠释清楚,那可是一大收获。我说得很激动,刘干事听了也很振奋,连说:“好,好,就这么干!”我们聊了大半个晚上,到凌晨刚睡了一会儿,就听见炮声隆隆,震得大地在颤抖。激战了一天,到傍晚时四面的枪炮声才渐渐沉寂下来。

第二天早饭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无名高地的师前方指挥所,见到了仰慕已久的第43军副军长兼某师师长张万年。这位后来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老军人,对记者十分热情,当他听说要采访昨天的战况时,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我跟着张万年来到一个大一点的猫耳洞,分坐在光线较好的洞口边。他掏出一盒“大中华”烟,递给我一支,我们边抽边谈,不到一个小时,大半盒烟就快抽光了。采访到最后,张万年对我说,抗美援朝时魏巍写过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昨天一天的战斗,证明我们今天的战士仍然是最可爱的人。你到营连去采访,一定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张万年的这番话,与我和刘干事聊的内容不谋而合,这就更坚定了我采写这篇报道的信心和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这个师的几位新闻干事,分头到各团营连采访。说来奇怪,战斗打响后的头两天,我们还不免有些担惊受怕,而听到大量生动感人的战斗故事后,恐惧感不知不觉就消失了,哪怕是炮弹在不远处炸响,子弹在头顶上乱飞,也一点不害怕,仍然毫不犹豫地穿行在各个高地上。战场确实是锻炼人的地方。

采访到大量写作素材后,我选择了一个稍微宽敞的猫耳洞,把背包放在膝盖上当桌子,用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写就了一篇5000多字的战地通讯传回报社。3月初,这篇题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战地通讯在军报头版见报。接着,《人民日报》也转载了这篇通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发了。此后,“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作为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口号,在全国叫响。

(作者李启科系原济南军区前卫报社社长)

注: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军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