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聚焦三大战役:全局在胸才能胜利在握

发布时间: 2017-07-18 07:33:22    来源: 中国军网    作者: 辛士红 等    责任编辑: 刘峻凌

淮海战役

军民团结的无穷伟力

■解放军报记者 代 烽 通讯员 刘吉强 刘士春

徐州南郊,凤凰山东麓,高38.15米、面向朝阳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巍然耸立。“七一”前夕,记者一行前往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拜谒,追寻当年荣光。

讲解员介绍,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了伟大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约60万人民军队,在543万群众的全力支援下,与国民党军约80万人展开殊死决战,经过60多个昼夜的浴血奋战,共歼敌55.5万余人。至此,国民党军南线精锐部队全部被歼灭,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的劳苦大众喜获解放。

淮海一役转乾坤,历史丰碑昭后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歼灭敌军最多,唯一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直捣南京、席卷江南、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淮海战役中,先后有数十位群众用这辆‘英雄的小推车’为前线送给养、送弹药,车上的暗红色痕迹是血和汗的积淀……”在淮海战役纪念馆,讲解员指着一辆独轮车告诉记者,这是山东省泗水县模范运输团运粮的功劳车。该运输团千余民工冒着敌机袭扰,克服重重困难,曾创下3天运粮5.6万公斤的纪录。

筹军粮、做军鞋、缝军衣,解放区人民一心一意忙支前。冀鲁豫第五专区男女老幼齐上阵,9天就碾米500万公斤;鲁中南区广大妇女不辞辛劳,日夜赶制出100万双军鞋;豫西被服三厂职工加班加点,7天缝制出棉军衣1万套……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伴着一曲《拥军小调》,一幅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人民支援战争的画卷宏伟展现。

《苦难辉煌》中写道:国民党将领杜聿明讲,他们30万大军从徐州一出来,走到哪个村子,老百姓全部跑光,粮食全埋起来,水井都被封了,如何不失败?

光阴荏苒,岁月流逝。今天,战火的硝烟早已远去,小推车也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小推车”精神永传承。

近年来,第71集团军部队列装大量新型武器装备后,技术保障矛盾比较突出。驻地科技部门、高等院校和各大企业研发部门主动和部队携手,研发出多型导弹装运车、随车起重机、军用抢险车等多种装备器材。2016年8月,某部跨区机动演习。地方保障一路同行、如影相随:集结装载,铁路部门启动国防应急保障机制,运列调度、辅助器材一应优先,装载时间比过去缩短一半;铁路输送,沿途百余家餐饮企业及时供应热食,官兵们在车厢里吃上了热腾腾的“两荤一素”;摩托化机动,交管部门实时通报路况信息,高速公路开启绿色通道,部队畅通无阻……

血脉延续,情义传承。从“独轮车支前”到“技术支前”,从“草鞋拥军”到“智力拥军”,革命战争时期巩固起来的军民情谊,正在军民融合发展中谱就新篇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分享到: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热点资讯

中国军网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