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华情报战
通过甲午之战,日本从中国攫取了2.3亿两白银,相当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还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巨额的战争收益使日本更加贪婪地虎视中国。
1906年,日本政府设置了一个明为铁路经营公司实为情报机构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分管对华情报搜集与宣传的人员就达2000多名。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满铁”的“家底”才得见天日。据统计,除去6200多份调查报告,还包括50多万份调查研究积累起来的资料,包括各种档案、情报、书籍、杂志、剪报等。
而这远非“满铁”的全部家当,仅是大量日军机密被投放到原731部队的焚尸炉中销毁一个多星期之后的“劫余”。“满铁”的情报细致到什么程度呢?以“满铁”本部撰写的《东三省中国重要文武官员人名表》为例,包括所列名人的履历、党派、事业等信息,甚至连某人“性格温厚笃实,喜爱盆景、书画、古董、小鸟,不吸烟不饮酒,人称‘好好先生’,对日亲近”等信息也详细记录在案。
提到“九一八”,不能不提其主要策动者之一石原莞尔。石原莞尔1918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优裕的家庭条件和系统的军事教育,以及超高的悟性和学习能力,使其迅速成为日军年轻的战略家。1920年4月,石原莞尔被派到中国武汉的日本公使馆任职。石原莞尔用一年多跑遍湖南、四川、上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形成了他关于清国的考察报告:清国“官乃贪官、民乃刁民、兵乃兵痞,是一个政治失败的民族”。这一结论成为他策动两万日军进攻20多万装备精良的东北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的底气来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除了常规间谍手段,日本关东军情报机构还组织多次“参谋旅行”,秘密到长春、哈尔滨、海拉尔、洮南、山海关、锦州等地实地侦察,筹划侵占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日本陆军大尉中村震太郎秘密潜入中国兴安岭地区进行兵要地志调查,勘探战时日军沿兴安岭斜向纵段深入时的宿营、给养、给水、行动的难易情况。宁夏大学沈尼克教授在他的《百年来日本对中国战场调查——日本侵华兵要地志纵横谈》中写道:“日军参谋本部要求,须对区域的地质、山地、平原、河川、湖沼、森林、居民等地理要素进行战略战术上的评述。如山地的比高、起伏、状态、植被状况等对军队展开、运动、指挥、联络、展望、射击及方向维持的难易”等。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缴获并翻译的日军《野战骑兵排长必携》手册,更是细致到令人吃惊的程度:“满洲之土地,稍遇阵雨,则忽成泥泞,因此发生黏着力,以致增加马掌脱落之事。”抗战中中国军队在湖南发现缴获日军印制的湖南地图极其精准,于是干脆使用侵略者的地图指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