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建功立业

落日的余晖逐渐沉入苍茫大地,一天的飞行结束了。但李浩却迟迟没有走出地面方舱,他带着老花镜,握着笔,端坐操控席,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比对着各种飞行数据。

飞行中“四转弯”意味着即将着陆,对于李浩这个人生进入“四转弯”的飞行员来说,现在能做的是把每一个架次飞好、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解决掉,“我不能让时间变慢,但我可以与时间赛跑”。

在徒弟们的印象中,李浩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每天飞速运转,恨不得一分钟掰成八瓣。每次飞行他总是第一个进场模拟训练,最后一个离开。他的案头堆满无人机作战各类资料,电脑里满是无人机作战训练视频数据。他宿舍熄灯的时间越来越晚,有时候,半夜里还会突然亮起来。他常对学生们说:“我们起步已经有些晚了,再耽误就会输掉无人机战场的‘入场券’。”

李浩的徒弟们最怕李老师的“软杀伤”,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孜孜不倦地反反复复研究讨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他正迫切地要把自己全部所学倾囊相授。他总是说:“我飞不了几年了,你们要早一点把翅膀练硬了,去单飞。”

2012年空军“红剑”演习,李浩作为首席飞行员操纵无人机圆满完成侦查目标、高空拍照、实传图像等任务后顺利返航,标志着我军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融入作战体系。

2014年攻击-1型无人机首次参加全军演习、首次实弹攻击,李浩主动请缨。已过天命之年的他加紧准备、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演习时他和战友密切协同、操控无人机首发命中目标。

2014年7月份“和平使命”联合反恐军演,我军无人机作战力量首次亮相国际舞台,面对多国参演观摩压力,李浩克服复杂电磁环境干扰,稳稳操控无人机对蓝军指挥部搜寻确认并首发制敌,展示了我国新型无人机作战实力。

2015年7月份,我军新型无人机高原试验,52岁的李浩主动随部队奔赴海拔3700多米、昼夜温差20多摄氏度的高原某地,全程参与试飞任务,为新型无人机形成实战能力积累了第一手经验。

2016年5月份,李浩所在单位首次携实装外出驻训,地域新、空域杂、机型多,多机型同场起降、协同组训,对飞行指挥能力开启了全新挑战。他加班加点和战友们研究特殊条件下的飞行方案,积极研练无人机体系运用实战方法,有效探索了无人机作战运用新模式。

为提高无人机作战能力,李浩带领团队广泛开展无人机作战理论技术研究,完成了60余项课题,研练创新了4种作战样式和战法,提升了我军无人机实战化作战水平。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必扬鞭自奋蹄。年过半百,李浩在人民空军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上仍然没有半点停歇,他矢志蓝天、建功立业的脚步没有因为年龄增大而放慢,他的飞行航迹也仍在不断地向前延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姜天骄)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