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之间一首交响曲
1910年,美国东海岸汉普顿,“伯明翰”号轻型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锚地。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亮相的“伯明翰”号舰首甲板上铺设着长26米的木制飞行跑道,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一直向前甲板延伸,在跑道的起点处,停放着一架“寇蒂斯”单座民用飞机“金鸟”号。狂风骤降!强行起飞!“金鸟”号由于滑跑距离太短未能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险些一头扎进大海,所幸飞行员沉着操作,终于在飞机进入大海之前一把把它拉了回来。
两个月后,美国西海岸旧金山,同样的飞机着舰试验,军舰则换成了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这两次试验,是人类首次驾驶飞机从一艘军舰上起飞,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经过两次里程碑式的试验,说明飞机完全可以从军舰上起飞、降落并执行战斗任务,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从那时起,一种可以主宰海空战场的新一代“海上霸王”,就这样悄然走上了历史舞台。
其实,航空母舰就是一个海上活动的飞机库和飞机场。
从1917年开始,英国海军就着手将建造中的“卡吉林”号客轮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卡吉林”原有的烟囱被拆除,飞行跑道实现了前后贯通的全通式飞行甲板,极大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这种被称为“平原型”结构的航空母舰,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航母的雏形。
同“百眼巨人”号一样,“兰利”号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1920年,美国海军选中5500吨运煤船“木星”号来改装它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随后将其改名为“兰利”号。“兰利”号铺设有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舰桥则位于飞行甲板的前下方。由于这种怪模怪样的军舰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舰队序列中,因此也被戏称为“带篷马车”。
“平原型”航空母舰毕竟有其使用局限性,1920年,日本海军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年底建成服役。该舰本来计划采取岛式上层建筑结构,但最终放弃。在此之前,英国海军于1918年动工兴建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封闭式舰首和全通式飞行甲板,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这种成功的岛式结构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成为各国航母争相模仿的标准样板,并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