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路上的“善后先锋”

——记“全军优秀信访干部”、北京军区善后办老干部处处长全忠

中宣部《党建》杂志记者 孙进军

全忠工作照。张国平摄影

  他,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用情温暖群众心灵,在党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面对军队调整改革,他放弃去战区机关和一线部队的机会,主动要求去善后办,做起“不起眼”的善后工作;参军27载,他曾10余次调整岗位,始终初心不改、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先后1次荣立二等功、7次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优秀信访干部”。

  他,就是被誉为“善后先锋”的北京军区善后办老干部处处长全忠。

忠于党的事业 勇于担当作为

“党的需要就是军人的第一选择。身为党员,要永远记党恩、知党责、听党话,时刻为党分忧、为党解难。”

  眼前的全忠,高瘦的个子,黑瘦的面庞,黑边眼镜,大校军衔。一眼看去,斯斯文文,柔柔弱弱。但说话、办事,却是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雷厉风行,浑身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采访前,全忠先从自己的姓名谈起。

  全忠7岁时,有一次改名的经历。兄弟俩人,他原名叫“全中”,弟弟叫“全国”,寓意兄弟俩生活在幸福的新中国。后来,行医一辈子的父亲觉得,吃水不忘挖井人,对党对祖国要始终身怀一颗感恩的心,于是在“中”字下面加了个“心”,改名“全忠”,取意“全心全意忠于党”。

  全忠憨憨地说,有了这个名字,对党不忠都不行。

  据介绍,随着军队调整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个叫“善后办”的单位应运而生,这是全军各大军区撤编后专门成立的一个机构,主要担负为战区部队提供保障、解决遗留问题、搞好老干部服务保障等任务。归结成六个字,就是“解难题,卸包袱”。

  军改前,面对撤并降改,单位挨个征求去向意愿,每人可填报3个志愿。身边的同事和战友都对全忠说:“你已经干了9年信访,是老典型、老先进,还是首长身边的‘红人’,找首长说说吧,争取去个好单位。”

  全忠的回答斩钉截铁:“党的需要就是军人的第一选择。身为党员,要永远记党恩、知党责、听党话,时刻为党分忧、为党解难。”

  最终,全忠在志愿表上只勾选了“军区善后办”一项,果断地去了善后办。军改后因信访办无编制,身为老干部处处长的全忠,在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同时,仍然挑着信访工作的担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