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官兵士气高昂。刘议闪 摄
扩容新技能催生新战力
战场制胜有一条铁律:无论装备怎样先进、战法如何超前,决定战争胜负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素质是战争天平上最重的那个砝码。
一营之所以能在转型路上“当先锋”、演训场上“打得赢”,与官兵的技能“扩容”,战斗力“再生”密不可分。
转型初期,一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装备新、人才缺”。一营党委紧盯关键岗位,积极调配人才,并协调上级、军地院校、装备厂家、地方驾校等,采取“联合培养”的模式、“进来教学”的办班方式,超前培训专业骨干近300人。现在,关键岗位满编适岗,列装当年人装融合率就达到97.6%。
“迈不过能力关,就过不了转型关。”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三连连长降巴克珠深谙此理。
2015年9月,刚从军校毕业的降巴克珠来到一营一连当排长。面对一众新装备,他拜老士官为师,学原理、练操作、研数据……不到一年,就变成了会驾驶、懂操作、精通信、能指挥的“全能通”。
和降巴克珠一样,该营官兵按照陆军转型趋势和当前任务需要理清建设思路,形成了“战技一体,人装一体、战训一体”的转型理念。
一次训练中,突击车武器站出现故障,教导员于林新现场带领战士捣鼓了4个小时,成功排障。专家感叹:“没想到教导员也懂维修技术!”
创新工作机制、精细化管理也是一营有效催生战斗力的“法宝”。
几年来,官兵们围绕新装备性能、作战对手、作战环境等重点内容,推出“8个精细”考评标准,梳理形成了“统筹考虑、稳步推进、遵循规律、积极实践、效益为先”的发展思路。
记者翻开官兵们人手一份的单兵战备行动卡,针对作战任务特点,上面不仅标注出动需要携带的物资情况,还标注战备出动的多个行动步骤,真正实现了“打仗需要的一件不落,打仗不需要的一件不带。”
苦干是基础,创新是羽翼。
转型以来,该营在全军第一个构建起装备作战试验鉴定理论框架,围绕“信息力、打击力、机动力、防护力、保障力”探索新装备作战效能,采集数据近7000条,提出400多条改进建议被上级机关采纳,创新训法、战法、保法近20项,梳理10余条实战化训练经验做法,均被上级借鉴推广。
“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是一支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英雄集体,作为陆军转型改革的试点之一,作为先行者、拓荒人,我们在无经验借鉴、无先例可循的条件下,接连克服多种困难,完成了多个首次,试出了装备的极限,也试出了官兵的自信。”该旅政委刘士秋告诉中国网记者。
第78集团军某合成旅一营着眼未来战场步兵轻便化、多能化、模块化的特点,初步形成了夺点控要、渗透破袭、应急处突等多作战能力,实现了传统步兵营向新型作战力量转变的“凤凰涅槃”。
中国陆军“陆战铁拳”这样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