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鲨”背后铸翼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

发布时间:2018-08-03 10:18:57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新 符马林 田博 张西成    责任编辑:蔺凯伊

“我们搞飞机的人,要为减轻每一克重量而努力”

  照片提供:王 锋、周翌勋、夏榕泽

纵观世界航空史,舰载机的发展历程充满磨难。国外舰载机研制过程中,坠机事件时有发生。有人称,驾驶舰载机是“刀尖上的舞蹈”,足见舰载机起降时的惊心动魄。

为确保歼-15各项性能稳定,团队成员潜心研究,突破了一道道难关,闯出了一条条新路。

对舰载机而言,恶劣的海况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关隘,一起一落间,关乎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位于歼-15尾部的拦阻钩设计是团队创新的亮点之一。在战机降落的瞬间,它可以帮助飞机短时间内减速至零。

好的设计,需要完美的工艺来实现。单单是舰载机独有的拦阻钩,就要解决材料、焊接、热处理等多个难题。在拦阻钩的制造过程中,传统飞机制造的焊接工艺很难达到要求。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师李福说:“由于拦阻钩焊缝比较多,焊接后变形量比较大,会导致拦阻钩很难钩到拦阻索。”最终,团队成员经过反复试验,采用新材料及新工艺解决了这一难题。

折叠机翼是歼-15舰载机设计的又一个创新点。折叠机翼结构件的制造难度很大,需要非常高的加工精度,是舰载机项目成败的关键。

折叠机翼要满足可靠性,就必然以承受更大的自重为代价。飞机作为三维运动的物体,重量每增加1%,性能就下降1%,这是一个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的问题。孙聪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搞飞机的人,要为减轻每一克重量而努力。”

这是一场硬仗。承担折叠结构件研制任务的团队成员清楚,他们肩负的是国家使命,他们的作为,关系着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面对生产加工中需要攻克的诸多技术难题,他们展开了一场攻坚战,与工艺人员探讨工艺修改方案,完善加工程序,最终,创造了中国航空机械制造领域里的一个个新的高度。

有人说,飞机里充斥着大量互相“矛盾”的东西。对于研究结构的人来说,希望它安全可靠;对于锻造强度的人来说,追求它坚不可摧。要想兼顾结构和强度,势必要增加重量,牺牲一部分性能。这就需要总设计师在诸多的“矛盾”中平衡、折中。

什么是创新?按照孙聪的理解:不走寻常路。

在“飞鲨”身上,很多新技术得以运用。比如,团队在设计“飞鲨”时,采用3D打印技术加工钛合金材料。在满足“飞鲨”制造要求之外,也为我国钛合金3D打印技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