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勇气和智慧?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这样作答

发布时间:2018-07-20 11:02:32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杨春源 田博    责任编辑:谢露莹

有幸参与并见证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腾飞,“很幸福”

在世界航空史上,从二代机到三代机是一个大跨越,它所带来的是设计理念、作战方式的巨大变革,对试飞员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不仅要完成各种试飞任务,还要全程参与飞机的研制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第三代战机——歼-10。雷强作为试飞小组成员,从设计阶段介入一直到首飞,用了整整10年时间。

为了歼-10试飞,雷强曾赴国外一家飞行试验研究院学习培训。当时,一位国外专家傲慢地问:“中国有试飞员吗?”雷强用行动给予了他答案——他把高难度飞行动作“眼镜蛇机动”飞了44次,还攻克了小速度斤斗等一系列高难度试飞课目……

结业典礼上,院长对雷强竖起大拇指,说:“你能把飞机飞得跟玩具一样,中国试飞员,一流的!”

学成归国后不久,战友卢军在一次尾旋飞行中意外牺牲。此时,该项工程的首席试飞员中,能够完成尾旋飞行的只剩下雷强一人。

老朋友私下里悄悄地劝他:“你也别再飞这个了,太危险了。”雷强说:“只要需要,我还会飞。”

1998年3月23日,终于迎来了歼-10首飞的日子。

一般来说,新机研制时采用新品率通常只有30%,作为跨代飞机,歼-10却有60%以上的高新技术。新品率越高,风险性越大。

那一天,一向稳重的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动情地对雷强说:“飞机准备好了,就看你的了。”

一头银发的宋文骢在人群中格外醒目。这些年,他看着宋总从一头黑发到两鬓微霜再到满头银发。雷强一边戴头盔一边说:“宋总,您放心!只要飞机发动机还在,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也会把飞机给您飞回来。”

雷强紧了一下扣带,微笑着说:“就是摔,我也要把飞机摔在跑道上!我要让您知道,我们这些年的心血、努力,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

宋文骢热泪盈眶,他疾步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了雷强的手。

塔台距离歼-10飞机只有200多米。那天,雷强穿着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走向飞机,感觉这200多米的路是那么漫长。每迈出一步,雷强感觉心中热血沸腾。这是一条再熟悉不过的路,他整整走了13年……

跨进座舱,雷强看到在送行的人群中,一位老者眼含热泪挥手致意。回忆当时的场景,雷强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在我飞行前流泪。”

当座舱盖关闭的那一刻,雷强一下子变得异常镇定。在他看来,能首飞这种“国宝级”新型战机,是他一生的光荣,“就是缺胳膊断腿,也一定把战机飞回来”。

20分钟,一次堪称完美的首飞。飞行很短暂,但对于雷强和科研人员来说,却是那样的漫长;对于中国航空事业来说,是那样的弥足珍贵。当这架浸透了千千万万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战机平安落地那一刻,现场沸腾了。

喜极而泣。想一想10年来大家付出的艰辛,雷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我国从此有了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战机,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军力量建设从此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歼-10首飞成功后,雷强将现场录像带回家给年近八旬的老父亲看。那一晚,半个小时的片子,参加过抗美援朝空战的老父亲看了一遍又一遍……

在试飞界,雷强大名鼎鼎——首批“空军级试飞专家”“空军功勋飞行员”“歼-10首席试飞员”。

以他的飞行技术,如果到民航公司工作,可以轻松拿到高薪。有人问他:“干试飞,亏不亏?”

“不亏!”雷强干脆地回答,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活着,还在飞行。

对于试飞员来说,生命的幸福在哪里?就在于能够迎来一个中国航空工业“井喷式”发展的伟大时代。

“过去几年飞一个型号,现在一年飞几个型号。”雷强说,有幸参与并见证中国空军和航空工业腾飞,“这辈子,很幸福”。

 

<  1  2  3  4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