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兵有"野心",逐梦女舰长她是认真的!

发布时间:2018-07-03 09:49:20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天益 代宗锋    责任编辑:谢露莹

  到西藏支教期间,韦慧晓和孩子们在一起。

“起点不能选择,但走哪个方向、怎么走是可以选择的”

到西藏当志愿者的经历,韦慧晓得到了两点最重要的收获:一是知道了幸福感从何而来,二是知道了自己希望从事更艰苦、付出更多,却更有意义的职业。

快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她觉得老一代的地质工作者很伟大,她还知道,“付出更多的就是军人”。

年少时,她曾笃定“有三个职业将来一定不干”:教师、医生和军人。因为,教师重复劳动很辛苦,医生“要面对解剖很吓人”,军人则要流血牺牲。

“人的自我认知往往是需要过程的。”时间和际遇改变了一切。在西藏林芝支教,韦慧晓喜欢上了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入伍前5次参加军训的经历,则让她内心不知不觉间开始向往那一抹迷彩。

这5次军训,两次是高中和大学入学的“规定课目”,另外三次则是韦慧晓“自讨苦吃”得来的——

初中期间,参加“无线电测向”运动,她带着指北针漫山遍野奔跑,接受了准军事化的体育训练;高考结束后,她勤工俭学,应聘一家酒店的礼仪人员,虽然工作被大学录取通知书打断,半个月的军训却一天没少;大学毕业后,她参加一个电视台举办的“生存大挑战”项目,远赴新疆军营,接受“魔鬼营训练”,队列、拉练、野营、射击、跳伞训练,军事课目一个接一个……

201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韦慧晓写了一篇题为《期待第六次军训》的文章,“省察自己对军营的向往之情”。她写道:“五次军训,五次磨练,我没有畏惧,反而对部队令行禁止的严格纪律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向往和期盼。”

她开始寻找进入军营的大门。她坚信,一个人投身最喜欢的事业,虽然“起点不能选择,但走哪个方向、怎么走是可以选择的”。

摆在韦慧晓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她查阅政策得知,博士毕业入伍已是自己最后的机会。

她制订了扎实的体能训练计划,从2009年下半年起,每天跑四五公里。从2010下半年起,她又把数量翻了一倍,每天跑10公里左右。

她从网上找到了一份5年前部队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的文件,逐一拨打文件上的联系电话,有的打不通,有的打通了则被告知早就不负责这项工作了。

与人交往中,她毫不讳言自己对军营的向往。有人给她泼冷水,也有人帮着她牵线搭桥。她曾打通某部的一个电话,接电话者得知她是学气象的,热心建议她联系专业技术对口的某总站。她却有些犹豫——她内心的理想,是做一名能够冲锋陷阵的指挥员。

韦慧晓最初向往的地方是内蒙古草原。生长于炎热南国的她,打心底喜欢那幅在严寒中策马扬鞭、保家卫国的画面。

于是,高考结束后便向4所心仪大学写过自荐信的她,决心也给部队相关部门写自荐信。

那不是传统意义上薄薄几页的信笺。她在自荐信中除了表达自己对军营的向往,还详细剖析了自己具备的成为合格军人的条件、自身的优势,还附上了自己被报道的剪报,获得的奖项、证书,发表的各类文章,等等。她把这些认真装订成册,足足200多页,就像是她30多岁人生的一本传记。

2011年下半年,韦慧晓依据自己意愿,陆续向军队相关部门寄送了自荐材料。有的回复没有适合的女军人指挥岗位,有的建议她再等上半年。

就在向海军寄出自荐材料的第3天,她接到了来自海军机关的电话。半个月后,海军派人到中山大学对她进行了考察。

2012年1月,韦慧晓如愿穿上藏青色的作训服,戴上了“一道杠”的学员领章。然后,她被分配到了航母部队,参与辽宁舰接舰工作。

从那天起,还没学会游泳的韦慧晓伴随中国海军首艘航母,开始了踏浪蹈海的征程。也是从那天起,她开始向往每艘战舰上都有的那个最高指挥岗位——舰长。

<  1  2  3  4  5  6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