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退休,这个“四道拐”机务兵仍在“折腾”

发布时间:2018-01-15 10:17:37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向勇 陈志光    责任编辑:谢露莹

业务精了,领导信任,肩上的担子自然重了。上级组织“联合演习”,他被首选为空中机械师。一次执行夜航任务,气象条件越变越复杂,意外情况突如其来。机长报告情况:地平仪出现故障。大伙眉头紧锁,紧张的心跳甚至超越了飞机的轰鸣。要知道,直升机失去地面参考,并在复杂条件下飞行,危险如高空下坠的铁锤。

“这是地平仪保险板上的保险焊接点老化,导致接触不良所致。没问题,我来!”说完他侧卧在机舱内,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芒,用手按紧保险板上的保险,地平仪立即恢复正常。30分钟后,机组顺利返航,直升机安全着陆。此时,舱内外的掌声比飞机引擎声更响亮。

  “你为啥要走?”

“组建陆航团需要人才,发展空间大。”

队领导脸一拉,声音也放大了好几倍:“笑话,你在我们这里没有发展空间吗?你的技术这么好,又年轻,我们看重你,不比新组建的单位好?”

这件事发生在2000年,那年穆永厚30岁。某军区新组建不久的陆航团面向部队选调机务骨干,风声刚出,穆永厚主动找到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便发生了上述一幕。

穆永厚说的发展空间大,并不是说个人发展,而是指所组建单位担负的使命任务,自己的技术到那里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名士兵想着打赢的事,队领导口中虽有不甘,但对穆永厚的选择还是给了大力的支持。

转型路上,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唯有积极跨越,才能浴火重生。面对新单位装备升级带来的挑战考验,穆永厚没有摆他的老资格,又铆足劲挑最硬的骨头啃,别人不愿干的活他抢着干,别人排除不了的故障他主动要求上,目的就是练就一身绝活,快速排除飞机故障。凭着这股劲头,穆永厚成为换装当年第一个放单保障飞行的机械师,“战鹰守护神”的雅号在行业领域口口相传。

老话讲,人到三十不学艺。那年,穆永厚正好30岁,面对刚掌握新机维修技能不到两年,又要改机型的实际情况,再次开始了新的起跑。熟悉的人都记得,那一年改装训练中,他凭着前些年的功底,加上没日没夜的研究,又一次以“零误差”第一批放单,练就了过硬的维修技术,还琢磨出一套带教“雏鹰”的方法。27年来,他培养了1000多名骨干,有的提干,有100人改了空勤当了机械师,还有人走上了中队以上的领导岗位。

厚积薄发,方成千里之行。

2013年6月24日,在执行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任务时,起飞大约20分钟后,他隐约闻到机舱内有股淡淡的焦糊味,判定是机载线路故障,必须立即排除。他连忙进行拆卸检查,仅5分钟就找到故障点,并将短路烧毁的线路器件更换完毕。落地检查后发现,如果多耽误两分钟,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7年,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是具有标志性的年份:“脖子以下”改革展开,部队重组重塑,一支新的陆航旅作为新质力量在第78集团军诞生。此时,要面向整个战区陆军“掐尖”式引才,47岁的穆永厚又坐不住了。

“我是组织上培养的机械师,这个节骨眼儿上,我怎么能缺席?”

“那地方,常年风沙,你辛苦打拼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快熬到退休了,还折腾个啥?”

“服役有期限,职责无尽头,这样的关键时间上不去,待在部队又有何价值可言。”他冲着劝他的战友这样喊道。

细心的妻子早就猜出端倪。“出发时间是不是定下来了?”离家前一天晚餐时,妻子问道。没等穆永厚回话,妻子一边夹菜,一边又自言自语道:“放心吧,我支持你……”听着爱人的话,穆永厚鼻子酸酸的。闺女却在一旁插话道:“你总骗人,说好要陪我参加毕业考试的,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80多岁了,妈妈又有病,你也忍心……”说着,孩子转身跑回了房间。

<  1  2  3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