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敌人后方去:我党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发布时间:2018-01-12 13:41:36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康壮

兵民是胜利之本

靠一支怎样的军队,采取怎样的战略战术,才能在这场力量悬殊的战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抗战的武装斗争,是一场人民战争,战争形态迥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他主要参战国。敌强我弱,要取得胜利,只有最广泛地动员民众,“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不发枪,不发炮,只发干部和电报”,这是八路军、新四军都有以人名命名的部队番号的原因。一个个干部被派到敌后,就变成一个个火种,发动群众建立起一支支抗战杀敌的部队。共产党就是这样创造了中国抗日更广泛的战场——敌后游击战场。

侵略者很快发现:他们根本无法有效占领广袤的农村。他们统称为“共产军”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领导的武装遍布在他们所谓“占领区”的千山万水、千沟万壑、千村万寨。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说,在一般性战争中,游击战对战争进程主要起辅助作用。但在中国这个以乡村为主、疆域广阔的多民族大国中,却形成了巨大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游击战场,“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为“治安战”困扰的日军旅团长铃木启久在给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报告中对“占领区”是这样描述的:“表面上,这个地区是一片雪白的,深入扒开一层皮,里面却是通红的。”

林海雪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江南河汊、南粤大地……广泛动员,全民皆兵,使日伪军成了囚笼困兽。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历史证明,谁赢得人民,谁就会赢得战争。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是当年的歌咏,也是历史的真实。这支有红军血脉的部队,虽然装备简陋、衣着不整,不少还拿着“冷兵器”,却因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敌人的后方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  1  2  3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