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某部官兵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 创新驱动,无人“猎鹰”击长空
本报特约记者 郭洪波 通讯员 易灯 姚春明
部队名片
空军某部组建于2014年,是集空军无人装备作战、试验、训练为一体的新质战斗力部队,先后参加红剑、蓝盾等空军和全军重大演训活动,完成新机改装、战法研练、训法研究、科研鉴定等多项重大任务,主导突破了无人机融入作战体系、无人机保障模式研究等10余项重大技术难题。在加速推动无人装备建设发展,提升无人机部队实战化训练水平等方面,该部引领空军无人机部队走开了作战理念、装备技术、战法训法、综合保障、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新路子,推进了无人机作战运用向更高层次推进。
图:该部官兵维护无人机。杨 军摄
西北大漠,一架无人机跃出天际,悄然出击。随即,一发导弹呼啸而出,精确命中靶标!空军无人机部队的战斗力建设又跃上了新台阶。
在空军某部,这些天来,更多的新型无人机正迎着夜色陆续起飞,飞向茫茫大漠的浩瀚苍穹。
作为空军首支集无人机作战、试验、训练为一体的新型作战力量,他们正持续探索在未来信息化作战的无人战场。
光荣使命引领着他们,艰巨任务也考验着他们。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消除无人战场的‘无人区’,做好未来战争的‘预实践’。”党的十九大代表、该部无人机飞行教员李浩虽然身在北京,心里依然牵挂着千里之外的试验和飞行。
“报告中提出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这为我们加强部队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创新驱动加速新质战斗力生成的信心!”李浩说。
就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无人机,前方到处都是‘无人区’!”
面对无人作战这个全新的领域,这支成立仅3年的部队,战斗力建设要填补的空白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无论是早来还是晚来的官兵,都爱称自己是空军无人机部队的“第一茬人”。
做“第一茬人”,就意味着要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去年,该部首次携实装外出驻训,刚入驻地就接到了参加演习的命令。进驻就“开打”,飞行空地域陌生,气象条件陌生,侦察目标特性未知……怎么办?怎么干?
该部官兵已习惯了这种随时不期而至的挑战。他们当晚加班加点,飞行人员结合驻地地形地貌、天气状况研究飞行计划,任务规划员依据任务特点规划航线,机务官兵连夜准备飞机……大伙儿齐上阵,眼圈熬红了、脸颊消瘦了,任务圆满完成,部队的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有效锤炼。
“身处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最前沿,任何时候都要想在前面、做在前面。”该部司令员王进国说,他们的每次飞行任务都是处于首飞状态。“什么是首飞状态?就是风险最大、责任最大。”
没有风险就难有突破,探索创新必须敢于担当。
那年,无人机首次跨区域转场,他们大胆探索跨战区无人机飞行指挥权限交接,研练了无人机跨区协同作战的重要协同方法。
去年初,该部官兵携无人机参加全军某综合演习。面对能见度极低和天气突变等状况,该部指挥班子在认真研究装备技术指标后,决定进行临边界条件飞行,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几年来,该部紧盯部队特殊使命要求,深入研究无人机作战样式、战术战法和作战理念等,探索发现即打击、持久对地侦察等无人作战新路,为空军作战体系f赋予了新的能力。
哪里有战斗力盲区就奔向哪里
2011年,刘鹏冲硕士毕业后加入无人机部队,第一次接触到了无人机试验鉴定。如今,他快速成长,成为了单位无人机综合作战效能评估的骨干力量。
刘鹏冲的工作是在每一次试验训练后总结经验,形成飞行管理等规范。翻开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他颇有成就感:“这里头,都是我们消除的战斗力盲点。”
“无人机自主驶入驶出”就是一个例子。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使飞机在停机坪上完成机务准备后,自主驶进跑道直接起飞,不仅缩短出动时间,而且节省机场资源。
这些年来,对于该部官兵来说,哪里有战斗力建设的盲区,创新的目标就指向哪里,探索的脚步就奔向哪里。
一次任务中,工程师贾宣发现,现有的无人驾驶靶车不能满足多样式靶标同步上线。回到办公室,他便开始某型空地武器地面无动力靶标研究。半年过后,新型靶车驶上靶场,不仅实现了多样式供靶任务,而且为部队节省了大量资金。
情报判读工程师计详奇在工作中感到,情报判读效率对无人作战系统效能发挥至关重要。他便结合自己在有人机侦察信息处理中积累的经验,提出快速拼图、比对判读等10余条建议,和团队一起将情报判读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