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用到会用,从活用到善用——
管控方式实现历史性跨越
“铁脚板”丈量边境线,“千里眼”观察边海情。过去,“通信基本靠吼,巡逻主要靠走,守边离不开狗,观察主要靠瞅”的执勤方式,曾是边防管控的原始符号。
如今,传统边海防管控模式退出历史舞台,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管控体系正在构建,管边控海手段有了质的飞跃。
从能用到会用,从活用到善用。近年来,边防部队结合信息化管边高效特点,就人防、物防、技防划定任务范围,将日常巡逻、观察、执勤调整为定点、分段、全程三个类别,将信息化管控纳入到常态化边防管控机制中,大大提高了执勤效率。
记者在广西边防金鸡山哨所看到,值班员廖伟正熟练地操作着边境动态监控系统。屏幕上,友谊关口岸附近区域、重要通道和目标清晰可见,往来人员情况尽在掌控之中。廖伟介绍,这套系统由覆盖观察界内重要目标和区域的红外摄像头、激光报警传感器、信息采集车等组成,构成了定点监控、全线可视、点线结合、机固互补的动态侦察监控体系。“足不出户、实时监控”的信息化管边控边方式,如今成为边防官兵巡逻执勤的新景观。
突然,值班室里的空间信号分析设备指示灯不停闪烁。廖伟熟练操作电脑,视频监控画面切换至目标信号方向,一架无人机出现在视频中。快速查验值班记录,是一架已申报使用的航拍民用无人机。经廖伟比对,电脑自动生成的无人机航迹与上级通报飞行区域一致。随后,他将相关数据情况上传,很快就完成了一次“信号界碑”查证。
随着执勤装备的更新换代,万里边关管边控边方式实现历史性跨越。广西军区司令员肖运洪说:“我军信息化建设,使边海防执勤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科技手段的运用极大提高了边境管控效率,初步实现了‘情况看得见、力量控得住’的建设目标。”
从信息互通到横向联动,从联得上到常态联——
管边控海“一网打尽”
“非法走私人员在×××号界碑下游350米处私开的走私通道已填堵,原地貌恢复,现将情况通报你部。”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值班参谋李建勇,收到来自宁明县边海防办的情况通报。令记者惊讶的是,巡逻分队将情况反馈到边防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后,不到两个小时,驻地边海防办就处理了该起边情。
该旅防区辖多个边境县(市),既沿边又沿海,边海防管控形势复杂,驻地武警、公安、海警等数十家涉边单位,共同挑起了防区边海防线安全的重担。过去,由于各涉边单位职能所限,曾一度出现了“凭感情讲协作,就任务搞配合,有困难求援助”的尴尬局面。
针对这一情况,军警民联防各家单位按照“联管联控联防联建”的思路,将政务网、公安天网、武警监控网和部队视频监控网等信息网络整合升级,完善构建了横向覆盖武警、公安、外事、海关等多家联防单位,纵向贯通边防营连、哨所的一体化边防指挥信息系统平台,基本实现了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边防委、乡(镇)武装部等管边职能部门“一网联、一网训、一网教、一网查”。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军警民联防联控深度融合,各联防单位之间情况互通透明、协同联查高效、边情报知快捷,执勤监控实时和指挥控制实时,形成了信息化联防联控新常态。”该旅政委程昭善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先后协助地方查处走私野生动物、人员偷渡等违法案件数百起,有力维护了边境地区管理秩序和安全稳定。
这是一个党政军民齐心协力构筑的大边防。今日祖国边关触目皆新,执勤手段、武器装备、巡逻方式、生活条件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国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坚信,插上“信息化翅膀”的现代化边海防,必将成为祖国边塞、远海岛礁坚固的钢铁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