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军事9月20日报道环球时报记者 马俊刘扬】近日有外媒称,中国与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合作遭遇重大危机——基辅地方法院冻结了中国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天骄航空”)在乌克兰著名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马达西奇公司41%的股份。然而在19日开幕的北京航展上,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公司携手展示合作生产的多种发动机,并签署了多项重大合作项目。中乌航空合作的真相到底如何呢?《环球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人士。
并非“中乌航发合作生变”
在本届北京航展上,马达西奇公司与天骄航空联手展示了多达6种不同用途的航空发动机实物,吸引了大批专业观众和中外厂商代表围观,似乎证明“中乌航发合作生变”的说法并不属实。19日在马达西奇公司同天骄航空的签约仪式上,马达西奇总裁博古斯拉耶夫表示,“我们目标坚定地执行与天骄的协议,并已经取得重要成果。马达西奇的全体领导和全体员工,都非常自豪地来到中国与天骄合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独家透露,相关报道提到“马达西奇公司会借此将资产和产能转移到乌克兰境外,导致公司破产和毁灭”的说法非常荒谬。由于俄乌关系紧张,乌克兰航空企业的传统市场面临很大压力,号称“动力沙皇”、拥有2万多名员工的马达西奇公司借助中国资金脱困是自然之举;另一方面,乌克兰的发动机技术对于拥有大量俄制飞机的中国价值巨大,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来看,中乌公司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合作是有利于两国的。
据该人士分析,近日外界传出的“乌克兰发动机公司中资股份遭冻结”等说法是由中乌之外的第三国媒体首先披露的,中乌方面的航发合作可能让该国企业受到刺激,所以主动发布相关报道。同时,美国对乌克兰政府的影响力正逐步加大,有可能美方因为某些因素对乌方施加了一定的压力。
除了天骄航空,中国航空发动机国家队——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发)的多款发动机也亮相北京航展。现场展出了中法对等合作研制的涡轴-16发动机。据介绍,该发动机已随AC352直升机完成首飞。而另一款QD70燃气轮机是首次参加航展。它是中国航发以“太行”发动机为基础研制的小档功率轻型燃气轮机,功率可达7MW。该燃气轮机可分为工业型、舰用型、双燃料型以及备用电源型。
中乌航空合作各有所得
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公司当天展示的未来合作的6款发动机中,可配装在中国L-15高级教练机上的AI-322-25涡扇发动机和主要配装在俄罗斯“米”系列和“卡”系列直升机上的TV3-117VMA-SBM1V系列涡轴发动机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TV3-117系列发动机,它是解放军从俄罗斯大量引进的米-17、米-171、米-8直升机使用的发动机,此前相关的大修与更换发动机需要返回俄罗斯进行。而如果引进TV3-117系列发动机后,中国就有能力在国内进行相关维修,不但增加自主能力,而且还能节省大笔开支。
中乌航空合作还能给双方带来什么改变呢?天骄航空技术总监刘飞扬博士1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乌克兰在部分航空核心技术领域走在中国前面。例如马达西奇在上世纪70年代就与西方同步开始研发发动机三转子技术,目前来看也不落后。从制造角度来看,单晶合金的熔炼和铸造、粉末冶金等技术是中国比较薄弱的,但对俄乌体系来说,这些技术已经应用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对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提升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刘飞扬强调,中乌的航空合作,绝不仅仅是中方从乌方单向学东西的过程。其实,乌克兰受这些年经济发展以及外部国际关系的限制,并没有太先进的制造设备,中国不仅有,而且中国厂商自己就可以生产,所以中方也可以为乌方提供相应的帮助。比如在3D打印方面,中国远远走在乌克兰前面。双方在一个联合研制的型号中已谈到了使用中国研发的3D打印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