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室里中队的“元勋”铁锹,官兵们形象地称之为“月牙铲”。谢露莹 摄

开拓精神永不忘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开拓精神的传承。早年间,中队营房是低矮潮湿的小平房,没有训练场,房前是山坡,房后是一片坟地。中队党支部“一班人”决定亲自动手修建训练场,改变眼前的“差环境”。

一听说要铲掉半个山坡,官兵们心里打怵了:这么多土方,就算是推土机、大卡车也得推拉个把月,要是靠人拉肩扛,像蚂蚁搬家似的,啥时才能修出训练场来?

面对战士们的顾虑,中队党员骨干话不多说,直接带头干了起来,战士们见状也都变得争先恐后,展开了一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官兵们人人手破五层茧、身掉三层皮,晒得像黑脸包公似的,中队所有铁锹都磨成了月牙形,官兵们形象地称之为“月牙铲”。几个月下来,硬是将门前的山坡铲平,修建了一个80米长,55米宽的训练场。

这次“移山”,中队官兵用坏了325把铁锹。这些身负重伤、久经百战的“月牙铲”,官兵们舍不得扔掉,保存起来作为中队的历史见证,作为官兵们艰苦创业、不畏艰难困苦的述说,作为一代代官兵传统教育的教材。

记者了解到,每年新兵下连,都要去荣誉室参观这些中队“元勋”。正是这一把把普通的“月牙铲”,开过山,挖过石,砌过护坡,凝结着数届官兵的心血,也见证着中队的建设历程。

经过几十年的“接力建设”,中队硬件设施较过去大有改观。中队长郁宗友告诉记者:“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

每年开春,房前屋后积雪融化的速度远比官兵清理的速度快,长年累月地,墙皮受潮发霉脱落,地板也开裂起皮。官兵们就自己动手搞“装修”——先用砂纸蹭,再用腻子刮大白,用木纹图案的贴纸给地板打补丁,虽然颜色稍有不同,但也平整干净。

扫地用的扫把,年久失修容易松散。战士们就利用休息时间自己找来铁丝、剪刀、钳子等工具,先梳理、后捆绑,重新拼凑,让笤帚旧貌换了新颜。

打印过的A4纸,战士们一摞摞装订起来,当记事本用。列兵罗中旭说:“每人节约一张纸,希望小学的学生就多个练习本!”

旧台球桌布舍不得扔,剪成大小不同的块儿,做成哨位防滑垫、扶手的护套;连扫雪时最称手的工具——推雪板,都是当年官兵外出时捡回来的大木板做成的。

特殊的艰苦伴随着特殊的光荣,一砖一瓦的建设是官兵们对中队一心一意的投入,越来越多的官兵来到抚远就不愿再离开,他们觉得这里虽然天气冷,但是人心热。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