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当“专家”也能当“杂家”

陈学东由于常去北京,官兵叫他“北京人”;常到院校,同事喊他“陈老师”;常赴厂家,大伙叫他“陈专家”。某型武器装备定型会上,专家云集,陈学东作为作战部队唯一代表,被请去参加会议。会议开始不久,陈学东发现了产品存在消耗备件不足、人为拔高装备性能等问题。面对在场数十位权威专家,他毫不顾及会议主办方的面子,掰着手指头,慢条斯理地一口气说出 8个“不适应”。一场带有庆功性质的定型会,被他几句话给搅“黄”了。这个陈学东啊,你说可恨不可恨,但恨过之后,又都少不了他这个“部队代表”。懂技术、敢负责、不盲从……这是一些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对陈学东的评价,就连航天科技集团资深院士,也称赞他为“不是专家的专家”。“有超常的勤奋,必然会有超常的成就”,基地政委王定放对陈学东十分赞赏。

陈学东的手机 24小时处在开机状态,俨然成了一部“科研热线”。找他的人很多,有将军,有士兵,有科研院所的,也有基层连队的,不管是谁找到他,事事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在旅里三层楼的创新成果展里,记者了解到,大多成果由陈学东领衔攻关。

旅指挥信息化系统开发完成,将作战文书传递、战备状态信息采集、网上视频互通、人员车辆管理五大系统高度集成,实现网上实时同步指挥、信息互通、战斗力无缝链接。

某型导弹发射车模拟训练装备的诞生,可用于新号手专业学习、技能训练、模拟排除故障和上岗考核等,使新号手成长周期比过去缩短三分之一。

阵地自动监控系统研制成功,实现足不出户就能对导弹阵地实时管控。

既能当“专家”,也能当“杂家”。说起陈学东,官兵们直竖大拇指:了不起!专家干的活,他能干成了;修理工干的活,他也干得很漂亮。

一次,某技术阵地航吊一度“罢工”,如果返厂维修将耗资巨大。训练单位找到陈学东,他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换上工装,亲自爬到近 10米高的航吊塔架上高空作业,仅花了一千多元就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武器装备出了故障,官兵找他;油气电路发生危险,官兵也找他;甚至下水管道出了问题,官兵还找他。

官兵们仔细算了一笔账,这些年,陈学东没日没夜在导弹技术阵地、发射阵地和武器装备生产厂家,先后排除武器装备重大技术故障、技术难题 350多个。这些难题的成功解决,使新型导弹锋更利、刃更锐!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