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学员驾驶轰炸机霸气起飞。
最年轻的轰炸机机长谢铖正带教学员进行实际飞行操作


中国网新闻6月1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王志佳 汪峻锋)近年来,随着军队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院校与部队之间存在教学与实战化训练难以衔接,部队对高素质飞行人才需求迫切的一系列问题。作为空军首家改装现役轰炸机的飞行院校,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紧紧围绕强军目标,紧盯建设“空天一体、攻防兼备”强大人民空军目标要求,牢记使命责任,以敢为人先的勇气魄力,全力推进飞行院校教育训练改革,极大地缩短了飞行人才成长周期。

从最早的杜-2到现在的某型轰炸机,作为东北老航校传人,64年来,他们先后为空军输送轰运飞行人才数千名,成为名副其实的“轰运摇篮”。

课堂对接战场——

现役轰炸机首进院校无缝链接部队装备

5月初,东北大地夜色如黛,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机场内流光溢彩,一架架轰炸机带着巨大的轰鸣直入夜空。正在跟班飞行的学院领导高兴地告诉记者:“再过几个月,空军的战略轰炸力量又将增添新的血液。”

2014年,空军军事训练改革的“前哨战”率先在飞行院校打响。

“现役轰炸机进院校是空军军事训练改革的重要标志,不仅为我们落实‘三个面向’指示要求提供了有力抓手,更为部队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任务!”在旅党委形势分析会上,政委殷波的发言掷地有声。

曾经,东北老航校在炮火中白手起家,培育人才,形成了空军“建军先建校”的光荣传统。如今,在空军转型发展、重构重塑的今天,飞行院校再一次勇立潮头,成为改革的先行者。

按照空军给出的时间表,改装人员只有很短的飞行时间来完成部队飞行员的成长目标。当飞行教员孙强将改装时限告诉身在轰炸部队的战友时,得到的回答几乎是清一色的“不可能”,然而就是在这种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改装人员们向着目标坚定地进发着。

机械员王泽东是机务改装骨干,在长时间高强度的维护工作中,不慎晕倒手臂骨折,为了早日回到保障岗位,他偷偷提前将固定手臂的石膏敲碎。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解决改装经验欠缺问题,该旅党委常委亲自带队奔赴轰炸部队、飞机制造厂等军地单位学习培训。一趟趟列车和航班将一颗颗求知的心延伸到了全国各地,在三个月时间里,该旅先后组织各类专业人员240多人次培训深造,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最大的感受还是压力。”旅长杜永平坦然道,“这种压力来源于时间的紧迫,更来源于肩负的重任!”他们积极克服改装经验和师资力量欠缺的困难,自我研究编写改装训练大纲,科学制定飞行教范,撰写质量安全教育教案,探索结合自身实际的组训流程和管理机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