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鹰眼”预警机究竟“先进”何处?
E-2D基于任务系统平台构建,增添了很多新的技术元素。其主要针对有人驾驶的飞机和巡航导弹,在目标探测和目标追踪方面都有所改进。具有与E-2C一样的机械扫描雷达,也装备了能够专门扫描某些区域的电扫设施。电扫方式能够通过升级信息处理系统达到更远的探测距离。
E-2D预警机扩展防空任务的一个关键是协同作战能力,通过数据链将来自各种平台的雷达跟踪测量数据融合为一幅高质量、实时合成的跟踪图像,实时地参与到军舰和飞机的信息网络中。例如,E-2D预警机接收到舰载系统发送的初始通信数据后,机上的CEC系统检验这些数据,识别飞机同时跟踪同一目标,增加其自己监测的相关雷达数据后,再次将所有的信息发送回军舰。这一过程允许网络内的所有作战平台在其传感器的监视容量内同时看到完整的空中图像,并能协同应对各种威胁。
E-2D预警机本身就是作为网络的一部分而发展的,在研制之初,最艰巨的问题就是如何进行作战网络的连接。美国海军利用一架被称为X-HAWK的经过网络化改造的E-2C飞机进行信息传输试验,验证将自身战术数据通过“平台到平台”的通信方式传递给其他作战平台的能力。可以预见,当E-2D预警机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后,它也将完成从为航母战斗群提供远距离预警到承担整个战场指挥与控制任务角色的转变。
E-2D预警机采用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UHF波段APY-9雷达,配用ADS-18型天线罩。根据目前披露的数字,该雷达对于战斗机大小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约为300海里。新型雷达采用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用以去除杂波和定向干扰,滤出低空及地面运动目标信号。该算法的采用将使雷达具备较强的低空以及地面、海面目标探测能力。此外,APY-9雷达还集成有全新的被动监视系统,可以对敌方的发射机进行精确识别和定位,指挥己方战机对其实施快速攻击。
E-2D预警机探测模式独特,首次采用组合探测模式,一方面表现在E-2D预警机APY-9雷达采用了机械扫描与电扫描相结合的探测方式;另一方面表现在E-2D预警机与F/A-18ElF战斗机以及“宙斯盾”战舰的组合作战方式。与E-2C的单一机械扫描雷达扫描相比,E-2D预警机组合扫描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不但能进行360度的全空域扫描,又能对重点区域、重点目标进行重点观察。
E-2D预警机将采用开放式电子体系结构,使其能快速更换设备,应用最新技术。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公司建议,未来应确保每18-24个月为E-2D预警机进行一次升级。在升级期间,E-2D预警机的硬件和软件将随着先进技术的嵌入得以更新,升级将带来许多新的提高,如改进的战斗识别、多谱段融合、平台到平台通信的自动控制等。与E-2C预警机相比,E-2D预警机在可维护性方面的进步也非常明显。
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先进鹰眼”产品支持部门经理斯科特•吉布斯指出,现役E-2C预警机机群的平均故障间隔飞行时间为0.54小时,美国海军希望能提高到0.8小时,而E-2D预警机则达到了1.2小时;现役E-2C预警机雷达的平均故障间隔是25.5飞行小时,美海军的需求是81飞行小时,而E-2D预警机则已提高到了106飞行小时;平均维修时间,美国海军的需求是3.98小时,E-2D预警机已下降到了2.2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