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贤达不仅跻身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批士官发射指挥长,还获评最高等级的一级操作号手、一级指挥长。火箭军为他荣记一等功。
“王牌号手”养成记

当兵在一营,亲眼见证中央军委授予“导弹发射先锋营”荣誉称号;战斗在一连,亲身经历第二炮兵授称为“科技练兵模范连”;当班长在一班,带领全班22次夺得"比武"第一;干到一级军士长,65次受到军以上表彰,他就是声名赫赫的导弹方阵“第一兵”,火箭军某导弹旅班长何贤达。

当兵25年,何贤达处处与“一”结缘——

岗位是一班长,战位是“一号手”,何贤达不仅跻身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批士官发射指挥长,还获评最高等级的一级操作号手、一级指挥长,2次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火箭军为他荣记一等功。

何贤达被问起争当“第一”难不难?他回答,难。但是,“王牌号手”也有“秘籍”。

秘籍一:心中有忧患,逢敌敢亮剑

2021年4月,何贤达作为“在党旗下成长·我的奋斗故事”火箭军高级士官代表宣讲团成员,从中原腹地到西北高原一路巡讲,数万人聆听“兵王话忧患”。

何贤达回忆,那次发射车维护保养,芯片读取数据不稳定。他就请战友来“会诊”、打电话问厂家,都认为是“偶发故障,没啥影响”。

可何贤达仍有忧虑

“如果不明不白上战场,就会稀里糊涂吃败仗。”何贤达说。他逐级上报故障,主动请缨对全旅发射车进行排查。30多个昼夜,吃住在车库,判读校核5万多组数据,最终形成一份详尽的故障分析报告和解决方案。不久后,厂家对故障元器件全部进行升级改制,彻底排除了隐患。发射车设计总师为他竖起拇指:“这个老兵,牛!”

遇事操心、干事尽心,这是何贤达的做事原则。

何贤达不仅导弹专业精湛,思想教育也很有方法,被评为火箭军优秀政治教员。图为何贤达为战友讲授党史军史知识。中国网发 刘明松 摄

旅长吕尔参是何贤达的老营长,他毫不掩饰对这位老兵的喜爱:“他有担当、爱琢磨,我们很省心、也放心。”

前几年,该旅接收一批新型导弹装备,“先锋营”率先转型淬炼“新剑法”。此时,营长在外执行任务,“种子选手”何贤达临阵受命担任“总教头”。那段时间,全营所有操作单元“轮流训”,何贤达守着导弹车“连轴转”,天天只能睡个“囫囵觉”。一个多月后,上级组织操作能力考核,所有号手全部“通关”。

营长得知消息,连呼“没想到”,何贤达却憨厚一笑:“新装备早一天形成能力,就能早一天展露锋芒,接下来还要开展全岗操作训练。”

该旅组织换型转训、全岗操作、减员训练,何贤达次次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趟出一条条训练新路子。

该旅发射历史上第100枚导弹,寒区亮剑、困难重重,何贤达带着没有发射经验的操作单元“征战大漠”,打出了“满堂彩”,他也戴上一枚金灿灿的一等功奖章。

何贤达坚信:心存忧患,胸膛里永远激情燃烧;狭路逢敌,大国长剑必将所向披靡!

何贤达事事冲在前干在先,他在“猎人意志训练”中第一个穿越火障。中国网发 刘明松 摄

秘籍二:练最硬本领,当一流好兵

沙场论剑,千里点兵。那年初夏,火箭军某型导弹集训式比武如火如荼。多支导弹劲旅、数百发射号手早已“就位”,何贤达却“迟到”了。

集训吹响号角,何贤达正在外地参加某重大活动,等他匆匆赶回训练场,不少号手早已成竹在胸、跃跃欲试。归营当晚,何贤达便带着骨干制定“强训计划”,连夜展开“火线突击”。

集训一个多月,天天鏖战到凌晨,终于迎来比武交锋的日子。理论比拼、故障判读、实装操作、战法运用,一轮接着一轮交锋博弈,从下午4点一直考到凌晨2点,何贤达带着发射单元“弯道超车”,以接近满分的骄人战绩,杀出重围,斩获第一。

打仗本领越练越硬,何贤达却越来越瘦。比武归营,一称体重,居然轻了20多斤。回到家里,妻子胡玲丽看着很心疼:“你也40多岁的人了,哪能这样不要命?”

何贤达笑着说:“武艺练不精,咋配当老兵?”

军人的最美样子是在演兵场上,何贤达正在指挥发射操作训练。中国网发 刘明松 摄

二级军士长汪明喜,与何贤达在“先锋营”一起战斗了20多年,虽说他也是全旅导弹专业的“大拿”,但对何贤达却充满佩服之情:“他就是一本会走动的‘导弹字典’。”

何贤达到底有多牛?战友们扳着指头,如数家珍般列举他的“数字新闻”——

精通3型导弹武器,执行30余次重大任务,9次将导弹送上蓝天,参与编写20多种专业教材和40余项规程规范,排除200余起装备故障,夺得14次比武冠军,被评为火箭军“工匠型”士官。

“我们也就是‘学会了、记熟了’,何贤达却是‘学通了、研透了’。”汪明喜的这句话,道出许多官兵的共同感受。

2018年11月,汪明喜参加专业技师考核,精心撰写一篇“关于瞄准号手发展趋势”的论文,几经打磨后,请何贤达给“把把关”。

本以为“无可挑剔”,没想到何贤达研读半宿,提出10多条建议,从“瞄准原理”到“智能技术”,从“单一型”到“全型号”,汪明喜听了自叹不如:“相比我的‘就事论事’,他的建议很‘高级’,充满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

练最硬本领,当一流好兵,何贤达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导弹精兵”从旅里走向全军,也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他先后参加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庆祝建军88周年国防部招待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

训练间隙,何贤达(中)为号手详细讲解装备故障判断和抢修技能。中国网发 宣泽辉 摄

秘籍三:甘为先行者,勇当探路人

何贤达在发射一营一连一排一班战斗25年,一次次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没有先例,我就来当第一人!”

当兵第二年,何贤达凭借精湛的吊装技术,将全旅“第一吊”的桂冠收入囊中,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阅兵中展露头角,阅兵场上火线入党。当兵第三年,何贤达经过旅总师、发射营长、专业教员“三堂会考”,通过了当时由高学历干部担任的发射“一号手”考核,成为全旅首个担此重任的士官。导弹发射“男一号”,一干就是12年。何贤达再度发力,一路打拼,成为战略导弹部队历史上首批士官发射指挥长。

那一年,该旅列装新型导弹武器装备,何贤达打起背包又出发了:第一批赴厂家培训、第一轮编写规程、第一波开展模拟训练……

在何贤达的军旅生涯中,这样吃螃蟹、开先河的事情,多得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但他心中有个坚定的信念:“争第一、当王牌”,这是所有火箭兵的梦。

该旅“先锋营”有个创新工作室,名曰“砺刃”,房间虽然不大,却出炉30多项成果,既有小革新、小发明,也有新训法、新战法,工作室的始创者便是“首席创客”何贤达。

一次演练,导调组突然宣布2名号手“退出战斗”,“打”得何贤达措手不及,导致“败走麦城”。战罢归营,他心里仍在“后怕”:“这要真打起仗来,咋交代?”

一遍遍回放、一次次烧脑,何贤达冒出一个大胆想法:“减员操作”。此言一出,让不少人捏了一把汗:“导弹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规程哪能说改就改。”

何贤达做事认真负责,他正在进行装备维护检修。中国网发 宣泽辉 摄

何贤达经过100多次研究论证和反复试训,摸索出“号手随机互换、单元随机重组”的全新“东风剑谱”,成果在部队广泛推广。

时隔不久,一次夜间发射训练,不巧赶上山区大雾,操作号手费了半天劲,转弹瞄准却“找不到北”。何贤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战争不分昼与夜,只有提升夜战夜训水平,才能让“长剑夜引弓”成为常态、出鞘生威。

何贤达带着几名骨干,紧盯训练难题创新攻关,研制出“瞄准三脚架夜间照明装置”“指示器精确定位装置”,将夜间瞄准速度和精度提高近一倍。

秘籍四:你是兵的样子,兵是你的影子

何贤达一路载誉前行,11次被评为各类标兵。然而,他最珍视“班长标兵”这个荣誉,最看重“兵头将尾”这个角色。

何贤达说:“一班之长,不仅自己要成才,还要带动全班成长。”

何贤达在这当了21年班长。

让人没想到的是,他现在的几名“顶头上司”,居然曾是他带过的兵。

“先锋营”营部参谋张磊,刚入伍时是个“小胖墩”,体能不过关,体重老超标。何贤达带着他“迈开腿”,盯着他“管住嘴”。眼看着肉下去了、本事上来了,当兵第二年张磊就考学提干,现在见了何贤达,还一口一个“何班长”。

装备维护保养时,何贤达正在与号手一起检查车辆底盘。中国网发 宣泽辉 摄

一连指导员李磊,2013年9月入伍到一班,第一次五公里越野就被何贤达“套”了两圈,把他搞了个大红脸。何贤达跟他结成对子,手把手地帮、面对面地带,一直把他送进军校的大门。

几年后,李磊回到一连当指导员,面对30多个比自己兵龄长的“老班长”,心里直发怵,何贤达再次靠上去:“你大胆去干,有我帮你兜底。”李磊说:“这种感觉仍如当年,有老班长在,我就有信心。”

何贤达“带”干部,在旅里不是新闻,旅领导四处推广经验:“老士官发挥‘身在兵中更知兵’的优势,要为新干部当好‘雷达’和‘参谋’。”

“先锋营”教导员袁怡光到任当晚,何贤达就敲开他的房门,既讲“亮点事”,也说“重点人”;新排长白宇思分到连队,一时没有合适的专业岗位,何贤达主动让出发射指挥长,还“扶上马送一程”:“排长不当指挥长,不仅个人发展受限,带兵也难有威信。”

他两次被火箭军评为“好班长标兵”,引来不少干部骨干请教带兵之道,他毫不吝啬倾囊相授——

“班长也不能‘一杆子插到底’,要搞能级管理、压茬培养。”何贤达推行士官带上等兵、上等兵带列兵,一茬一茬传帮带,让人人肩上有责任、个个能够受锻炼。这些年,一班为部队输送14名干部、20名班长。

何贤达(左一)正在组织发射单元操作号手进行实装训练。中国网发 刘明松 摄

“育才不能搞‘一刀切’,发挥所长才能人人成才。”何贤达为每名战士画出成才“路线图”,科学确定成才目标。下士黄德斌,电脑玩得溜,何贤达就让他干通信号手,还请来2名“高手”面授机宜,把他送上全旅比武的“擂主”宝座。初中文化的汪国平,本打算学有难度的“一号手”,何贤达认为“目标过高”,为他调整了岗位,不仅培养出“独当一面”的专业大拿,还鼓励他函授学习圆了“大学梦”。

战士们说:“愿意跟着这样的班长,上战场、打胜仗!”

《中国军人》“特战尖刀”刘近

《中国军人》|中国网军事频道出品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杨新华

监 制:蔡晓娟 唐佳蕾

编 导:谢露莹 李永飞

文字: 李永飞

图 片:刘明松 宣泽辉

后 期:李佳怿

编 审:张艳玲

(版权作品,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