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新闻中心>

柔肩扛起拓荒之责,掌心传递医者温度!军医李慧灵的海岛坚守

2025-10-30 10:34

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李慧灵为官兵看诊。李金航 摄

“难,就更要闯”

——凭坚韧意志开拓新局

李慧灵的韧,融在直面困境的态度里。

热带医学科筹建之初,“三无”困境像座大山压在所有人心里:没有成熟的临床热带医学诊疗体系,没有固定医护团队,连适配岛礁环境的医疗设备都稀缺。不少人劝李慧灵“别冒这个险”,可她没有退却:“国家培养了我,现在国家需要我,这就是我的责任。难,就更要闯!”

2019年4月,学科建设关键期,科室在一片空白中艰难摸索前行,李慧灵时刻陷在学科如何建设的焦虑和思索中。一天,李慧灵在急诊科抢救间的地下一楼,从一个50公分高的斜坡上一脚踏空,身体重重砸下,半天没有缓过神来。路过的急诊科同事将她扶起,发现大片浮肿、皮下淤紫从侧腰蔓延至大腿。急诊科医生说:“慧灵,不要命了啊,住院观察下吧。”李慧灵问:“有骨折不?”得到没有骨折的回答后,她试着活动下腿脚,都还灵活,就一瘸一拐地回到岗位继续工作了。

这股“轻伤不下火线”的韧劲,深深感染了身边每个人。这股韧劲,不仅能扛住个人伤痛,更能顶住建科路上的重重难关,稳稳支撑起团队前行的脚步。

更让团队刻骨铭心的是科室的5次搬家。2019年3月,科室在一片空白中启航,从急诊科借用的几间办公室,成了他们守护生命的第一处“港湾”。

两个月后的2019年5月12日,热带医学科正式开诊,从“临时办公”迈入“规范诊疗”的新阶段;同年7月,在消化科病房获批4张病床,第一次有了专属的患者收治空间,诊疗工作迈出关键一步。

2019年11月,科室阵地迁至门诊2楼手术室对面,病床数量从4张扩容至12张;2020年1月,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科室再次搬迁至门诊一侧的负压病房,并同步开设发热门诊——这不仅是一次地址的变动,更意味着发热门诊正式归入热带医学科管理范畴,科室肩上多了一份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任。

真正让科室迎来质变的,是一次“跨越式”的搬迁。2020年,科室整体搬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所建设的江林院区,病床规模进一步扩容。随着呼吸机、气管镜等设备陆续配备,热带医学科技师符余君调试新CT机时,不禁感慨,这一次,我们终于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港湾”。

多次“搬家”的轨迹,既是科室的成长年轮,更是一群医者以脚步丈量责任、以坚守书写担当的生动注脚。

在新的院区,李慧灵挽起袖子捡烟头、拔杂草。同事在她的感染下,自发组建“护院小队”,在李慧灵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江林院区环境悄然改变。日子一天天过去,原本杂草丛生的角落渐渐焕发生机,三角梅、扶桑花在板房周围热热闹闹地盛开着。

6年后的今天,热带医学科这个曾蜗居急诊楼角落的小科室,已发展成拥有数十名医护人员的现代化科室。有人问起建设的困难,李慧灵总是笑眯眯地说:“难啊,每一步都难,但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

<  1  2  3  4  5  >  


【责任编辑:谢露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