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体第一层已经搭建完毕,如果继续依靠人工搬运建筑材料,会影响整体施工进度。另外施工场地太小,大型机械施展不开……”近日,在中国第20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的一处作业现场,官兵们面对施工过程中的难题犯起了愁。
“空中转运!”站在一旁沉默了许久的战士韦仕敏提出建议。仔细勘察施工现场周围的情况后,这位大学生士兵决定设计一款运送建筑材料的“转运漏斗”。
说干就干,学过机械设计的韦仕敏很快完成了设计图。当晚,他将自己的想法和图纸向平面建筑连连长朱鹏飞报告。看完设计图后,朱鹏飞立即召集业务骨干进行研究。一番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方案可行。于是,他们将营区里存放的废旧器材收集起来,仅用一天,一台“转运漏斗”便组装成功。
施工现场,推土机将建筑材料装进漏斗,起重机将漏斗转运至施工场地,官兵打开漏斗开关,材料直接倒入石笼网,整个过程衔接紧密、有条不紊,材料转运的难题就这样被一个“00后”战士解决了。有了“转运漏斗”,分队施工效率大大提高,最终比联黎部队规定的工期提前10天完工,受到联黎部队官员及维和友军的高度评价。
“为何会从大学校园走向维和一线?”这是韦仕敏参加维和任务以来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向前向前向前……”嘹亮的军歌打破晨晓,有力的脚步整齐划一,一队身着迷彩的军人迎面走来。大一军训时,偶然看到的这个场景成为韦仕敏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也让他参军报国的想法愈发坚定。
“父亲年轻时,因为要赚钱养家,参军梦被埋在了心底,成了父亲人生中最大的遗憾。”韦仕敏说,成为一名军人,不仅是他个人的愿望,也承载着父亲的梦想。就这样,大一新生韦仕敏选择了参军入伍。
来到部队后,韦仕敏时常听到班长讲述自己执行维和任务的经历,一颗“维和梦”的种子在他心底悄悄埋下。去年3月,看到维和集训选拔的通知后,韦仕敏立即申请报名,最终如愿踏上维和之旅。
前不久,韦仕敏因工作表现突出,被分队评选为季度“维和精兵”。在建筑工兵分队中,像韦仕敏这样的“00后”官兵还有20多名。他们虽然年纪轻,却时常能用新思路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站岗执勤,第一次在危险的“蓝线”附近施工,第一次感受到战争就在身边……在安全形势复杂、生活条件艰苦、新冠疫情持续蔓延的地中海东岸,这群朝气蓬勃的中国维和军人不惧艰辛、胸怀理想,让青春梦想绽放在维和一线。
上图:韦仕敏正在紧固石笼墙。
庄小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