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营营长刘近。
中国网军事8月5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杨海洋)暗夜,漆黑静谧。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既看不到月亮,也找不见一点星光。
夜视仪中,一个淡绿色的影子一闪而过。
“有狼!”一名队员叫出了声。
“上刺刀!”刘近给队员们一个信号。大家纷纷掏出军刺,顺着枪口装上。随后,队员们将身子压低,静静伏在地上。虽然都是全服武装,但是那次夜间侦察任务,无上级命令和特殊情况,刘近和队友们绝对不允许开枪。
“潜伏观察,随时做好出击准备。”刘近用手势进行行动部署。几个小时候后,高原狼似乎觉察到了危险,顺着山脊跑掉了。作为驻扎西北的特种兵,刘近上过高原、趟过边境、爬过雪山、穿过沙漠,无数次面对危险又解除困局。
刘近现为陆军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少校军衔。他先后圆满完成国际比武、联合演训、高原伞降等10余项重大任务,多次组织“魔鬼周”训练。2018年,刘近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2020年被西部战区陆军表彰为“练兵备战 十大先锋”,荣立二等功 2 次、三等功5次,所在营被西部战区陆军表彰为“练兵备战先进单位”。
“雪枫传人”
承续荣光,就要超越过往
“到最艰苦的地方、当最优秀的兵。”17年前,从家乡汝南登上西去的军列,刘近在父亲面前立下志愿。同年12月,刘近踏进部队大门,成为抗日名将彭雪枫亲手创建、精英辈出的特战劲旅的一员。
刚到部队时,刘近就听说“特战八连”是英模连队,以过硬的特战能力闻名全军。“八连”有参加过“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的连长何健,从委内瑞拉猎人学校毕业的副连长黄和平……这让刘近对八连充满好奇。很快,单位组织新兵实弹射击,刘近因5发弹50环的满分成绩,被狙击教员陈明选中,来到了“八连”,并进入了尖刀班——狙击班。这个新训成绩,也让刘近荣立了军旅生涯的第一个三等功。
下连第一天,刘近在连队荣誉室举行入连仪式。烈士厅墙上,20名烈士的遗像赫然在目。
在保卫边疆的一次战斗中,连队奉命对某高地之敌实施打击。完成任务撤离途中,他们突然遭敌燃烧弹袭击,战场瞬间变成火海。面对险情,指导员张新奎5次冲进火海抢救受伤战友。在第6次抢救郭万福时,他不幸倒在了熊熊烈火中。在荣誉墙上,八连时任连长何健将全军特种兵中唯一一座“卡列夫勇士奖”收入囊中。2001年委内瑞拉猎人学校,八连时任副连长黄和平,从12米抓绳塔上摔下,口鼻出血,抢救4小时醒来后再次重返赛场完成比赛,荣获最具献身精神学员奖。
英模榜样代代相续。这些过往的辉煌,如同一个个精神坐标,让刘近感受到“雪枫传人”的分量。来到八连后,刘近拼命训练,所有高、难、险课目他都参加。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了格斗、伞降、狙击、泅渡等特种兵所有训练技能。
用成绩赢得选择,就要用实力赢得认可。2005年6月,刘近作为唯一一名上等兵参加原兰州军区组织的岗位练兵比武,斩获特战专业第二名,此后,他连续三年蝉联原特种大队比武竞赛第一名。
2014年3月,保送入学提干的刘近主动请缨到三营九连担任连长。刘近请来连队多任老连长、老指导员,大家一起共同梳理连史、创写连歌、喊响连训,积极号召官兵们续写新连史、留名荣誉墙。当年,集团军组织训练监察考核,要求每个单位推荐一个建制连、抽考一个建制连,进行总体排名。刘近找到旅领导立下军令状:九连上,夺第一。 训练场上,刘近摆下擂台。他豪言:“任何一个课目,比过我,不用练。比过不?你们,看着办!”擂台摆了十几天。连队的训练热情,越练越高涨。
“不以超越为目的,则传承不彻底,这是‘雪枫传人’的历史自觉。”刘近说。
一次整建制 10 公里武装越野考核。队伍奔袭到半程,上士白龙堂脚踝意外严重扭伤。刘近和战友二话不说,扛起白龙堂就往前飞奔。剩下4公里,全连轮番抬着白龙堂冲过终点,拿下考核第一名。这一年,九连还拿下全旅“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刘近担任连长的三年,九连参加国际联演联训、完成高原低空伞降破袭、连年获评先进单位,连队荣誉比过去更加辉煌。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中)向特战小队部署作战任务。张永进 摄
“天狼勇士”
不惧生死,只怕胜利有失
在该旅,特种兵中的精锐会被授予“天狼勇士”称号,而刘近则被大家称为“狼头”。
2006 年,还是上等兵的刘近为提升实战中“陡崖滑降”的速度,试验“大”姿势滑降。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绳索脱手、生死一线,他将手插进身后8字环减速,落地瞬间,头还是狠狠磕在地面上。靠着这种“不要命”的狠劲,刘近在当年击败所有对手,成为下士中唯一一名“六级尖子兵”。
当兵 17 年,刘近深知,只有蜕掉千层皮,才能练就一身胆;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锻造成尖刀利刃。
2017年,刘近带队来到海南三亚参加陆军首届特战骨干集训。蔚蓝的大海,带来的考验前所未有。第一次10公里长距离泅渡考核,特战队员们泡在海水里,向着终点泅渡。游了6、7公里,不少人开始力竭抽筋,有人打起了退堂鼓。“不游到终点,就沉到海里!谁放弃,就别回去!”既是队长又是队员,“狼头”刘近发起狠来。他呛着海水、忍着浪打,带头向前“猛划”。从清晨到下午,140名参训队员在浪涛中沉浮,最终只有40人完赛,而刘近所带19名队员全部抵达终点。
一次,刘近和队员们要穿越一片真实的雷场,中间仅有开辟出来半米宽的一条小路。几乎没有犹豫,刘近就带着队员们一边探雷一边往前趟,最终成功穿越雷区。
“遇到这样的考验,你怕不怕。”后来有人问刘近。“怕不怕不重要,对特种兵来说,坚决完成任务,赢得胜利,永远是第一位的。”刘近回答。
2017年,中国陆军首次参加巴基斯坦国际“团队精神”比武竞赛。刘近带领7名队员与来自另6个国家的14支精英分队同场较量。规则十分严苛,场地临机确定,主办方发给每支队伍一个定位报警器,拉响就能获得帮助,但也表示退出比赛。第二天夜里,队伍行进至一处断崖,刘近面临一次抉择。下断崖,还是走大路?断崖下是未经勘测的原始丛林充满危险,而断崖之外的道路,虽然平坦,却极易被“敌”察觉。“丛林渗透,保持无线电静默,隐蔽前进。”刘近果断下令。断崖下的丛林闷热潮湿、荆棘密布、野兽出没,走了近两个小时仍看不到尽头。绝望的氛围渐渐笼罩了整个队伍。眼见小队士气低落,刘近把所有队员聚拢在一起,一把拽掉身上的报警器导线。“我们现在代表中国,放弃还是冲出去,自己选!”刘近说。逼到绝境的队员们拿出平时训练的狠劲。导航员居中引路,其余队员轮流顶在最前,用砍刀砍断枝条,用背囊压断荆棘,一步一步推进。4个小时后,大家走出丛林率先抵达考核点。
比赛结束,代表中国军人出征的“天狼勇士”战胜所有对手,夺得金牌。当国歌声在异国赛场响起,刘近眼含热泪心潮澎拜。
回到部队,刘近再次扎进训练场。他和参赛队员用半个月时间研究梳理,形成万余字的总结报告。报告同时被修订为全旅的训练教材。即便荣誉加身,刘近依旧清楚,胜利不容有失,抵近实战还需更多锤炼。
“魔鬼教头”
锻造尖兵,不断挑战极限
“魔鬼教头,冷酷无情”“心狠手辣,非常严厉”……刘近是闻名全旅的“魔鬼教头”。
在挑战生理、意志极限的抗寒冷、抗疲劳、抗饥饿训练中,刘近会硬生生拖着爬不动的队员往前走,会将从冰水里钻出的队员摁回水里,也会在食物匮乏时突然收缴队员的所有补给。
担任副营长时,他带领炊事班“一人不落”参加伞降训练。三营从此立起一个“硬规矩”——尖子兵下炊事班“帮厨”,训练后进到战斗班“回炉”。
备战陆军“特战奇兵”比武竞赛时,他让队员每天拎着哑铃进饭堂锻炼腕部肌群力量。高压锤炼下,队员们出色完成“建筑物攀登”考核项目。
“只要上战场能打赢,叫我什么都行。”刘近说。
从列兵到营长,刘近在14个集训队里担任过教练员,先后培养射击、侦察引导、武装泅渡等专业骨干300余名,带队参加各级比武、国际竞赛,数次摘金夺银。
2010年以来,刘近多次出国参加联演联训,在战火未歇的异国他乡濒临战场、感受硝烟。血与火的经历让他明白战争远比训练更残酷,敌人远比想象更强大。从那年起,雪枫旅的特战训练就在与外军交流中、总结实战经验后不断升级。
按照委内瑞拉猎人学校的标准,刘近参与建起旅里自己的“猎人基地”,开始组织特种兵“天狼集训”。模拟真实战场环境、设置极限练兵条件的“魔鬼周”由此展开。
催泪瓦斯和爆震弹是集合哨音,饿了吃蝎子蜥蜴,渴了喝露水蛇血……“魔鬼周”变着方法锤炼“特种意志”。
“参加‘魔鬼周’最恨刘教官,完成‘魔鬼周’也最感激他。”女子战斗班班长何佩佩说。2018年,特战尖兵“天狼集训”,刘近担任总教官,“魔鬼周”训练升级。刚刚套改下士的何佩佩等7名女兵进入集训队。一次 10 公里泥潭行军,烈日暴晒,没有补给,泥沟里蒸腾起阵阵刺鼻的恶臭。催泪瓦斯的气体灌入口鼻,让人涕泪横流。何佩佩一个趔趄栽倒在淤泥里,被熏得几乎晕阙的她,情绪一下子崩溃了。
“连这点都坚持不了,呆在特战旅丢人!”刘近又放狠话。经受了这样的刺激,参训的女兵们抱在一起,一边嚎啕大哭一边大喊拼死也要争口气。在极度绝望中突破身心极限完成蜕变。何佩佩和战友们互相拉攥着硬是趟过了这条“魔鬼之路”。“是受刺激,但是受了刺激,女兵在训练场上有了不输任何人的底气。 ” 何佩佩说。
虽然“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但刘近深知:只有硬下心肠逼着队员挑战极限,才能真正提升战斗能力,只有思战敢战方能谋战胜战。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营长刘近(左二)带领特战小队进行突击清剿行动。张永进 摄
“转型先锋”
冲锋不止,积蓄打赢底气
贺兰山腹地,一场伏击与反伏击战斗结束。这次演练,特战七连和九连互为对手,各派两支特战小队出战。一方迂回包抄,一方集火压制。战斗打得有来有往,但刘近并不满意。
“被伏击说明你们已被发现,为什么还用手语指挥?伏击原则是打头断尾,为什么后方没有安排足够力量?”把每一个战术行动掰开揉碎解说,让对战双方复盘讲评对方不足,刘近把“打一仗进一步”的思想根植进三营每一名官兵头脑中。
“抵近实战,就要站在敌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敌人打你什么?既打思维盲区,也打能力短板。”2015年,刘近参加全军战术骨干集训,与专家深入交流后,他“谋战胜战”的思路更加清晰。
担任特战营长,刘近一方面组织各连优秀教练员交叉互学,取长补短,同时打乱建制,以特战小队为单位互为对手,实战对抗;另一方面将出国联训比武的外军经验带回来,将军内特种体能、战术训练专家请上门,不断清除盲区。在他的带领下,三营先后攻克“高原伞降战术”“陆空立体破袭拔点”等20余个难题。
思战敢战才能胜战。
一次抓捕演习行动,地点在一处荒野院落,原定的作战计划是刘近带特战分队实施包围,从四面院墙和前门同时突入。但,当时院内敌情不明,侦察情报缺失。刘近思考再三。他决定临机改变方案,完成包围后,驾驶前部加装钢板的猛士指挥车加速撞穿院墙,以零伤亡的代价,达成作战任务。训练中,刘近总会带着营连骨干一起研究中外现代特种作战战例。结合战例发生背景,立足自身技战术水平,大家一起出情况、定方案,集智寻找“最优解”。
一次高原联合实兵演习,刘近带领一个特战连执行低空伞降破袭任务。搭载特战队员的直升机抵达伞降地域后,预定400米的伞降高度因高原气流突变,只能降至300米。高原空气稀薄,降落伞下降速度较之平原本来就快。此时伞降高度每减少一米,风险便会增大一分。但伞降高度越低,人员滞空时间越短,越能达到隐蔽突袭的战术效果。跳,还是不跳?机舱中,刘近召集伞降骨干,紧张地推算着300米高度跳伞各个细节。“相信我们的战士,跳!”紧急时刻,刘近果断下令,率先跃出舱门。蓝天之下,雪线之上,朵朵伞花竞相绽放。2秒开伞、40秒左右落地,他带队准确伞降到指定区域,用10分钟完成破袭任务。
部队调整改革后,突击车、侦察干扰车、无人侦察机等一批新装备陆续配发到特战营连。如何发挥新装备效能?怎样找准特战营长的战位?成为刘近的新课题。
今年年初,一场山地夺控战斗演练在野外陌生地域打响。正面战线激战正酣,八连特战小队长薛仙哲带领12名“奇兵”趁着夜色冒险翻越陡崖,突袭“敌军”后方。几番火力试探引诱,“敌”指挥员暴露位置,被暗中占领制高点的狙击手一击毙命。这是一场体系协同的试验。战后复盘,支撑薛仙哲完成“斩首”的协同作战力量一一呈现。薛仙哲带队破袭的同时,三支特战小队同时出动,一支渗透袭扰,一支佯动迂回,一支策应增援。刘近居中指挥,根据实时情报,研判战场态势,随时下令变换进攻路线,申请火力支援,增强干扰压制。
这也是一次从适应战争到设计战争的探索。瞄准胜战,刘近正不断积蓄着打赢底气,向着未来战场冲锋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