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支书手记】党史故事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1-05-28 12:54:07    来源:中国网    作者:栾建松 闫培    责任编辑:谢露莹

栾建松为党员授课。

结合党史故事与业务骨干进行“课题”讨论。

中国网军事5月28日讯 我叫栾建松,是中建四局北京公司某项目部党支部书记。三年前,我结束了16年的军旅生涯,进入了中建系统。从退役军人到国企基层党务工作者,一步步走来,我始终保持“对组织忠心、对工作用心、对群众关心”的原则,恪尽职守,踏实勤勉,创新进取,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践行初心誓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韧劲,推动党建工作出成效。

前几日,我以“为何学、何为学、学为何”为主题,组织全体党员和青年骨干进行了一场党史教育。

党史故事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讲好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为了把党史故事讲出质量、讲出深度、讲出正气,我从选题、结构、形式、内容等方面反复衡量,精心准备,将党史故事和国企担当、国企使命相结合,项目发展和个人实际相结合,既生动有趣又通俗易懂,还给大家留有一定的思索空间。没想到,许多党员骨干意犹未尽,课后围着我继续探讨个不停。一名党员感慨地说,这堂课让我认识到党史魅力无限,更是新时代国企员工应该主动挖掘的“精神富矿”。

不管是给党员员工上课,还是处理其他工作,部队教会我的很多东西,都成为我在新“战场”开拓进取的“金钥匙”。回想刚入职时的情景,我至今感慨不已。那时,我所在的国家某重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即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其中18.4公里的勘测定界以及地面附着物评估工作亟待解决。受领任务那一刻,我二话不说,当即收拾行当,带着人员奔赴现场,面对高温天气和沿线70%为灌木密林的复杂环境,哪里最难我就冲在哪里,哪里最累我就站在哪里。一连几个月,不分日夜,我踏遍了沿线的每一米土地,跑遍了沿途3个市区、4个乡镇、16个村庄,协调对接土地、交通、电力等十几个政府部门,走访对接乡镇及驻村干部110余人,在涉及百姓关心关注的征拆、赔偿问题上,逐村逐户开展政策宣讲,登记造册,主动化解了风险矛盾,最终在预期计划内提前一个月完成评估任务。

2020年3月,受疫情影响,我所在工程项目一度迟滞不前。为了确保如期保质交付工程,我主动对接驻地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经过反复商讨,建立与政府、业主、劳务等多个部门 “协调联动机制”,采取“分批次、分数量、分阶段”的方法,协调工人300余人、车辆20台次组织农民工返场复工,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联防工作机制》《复工复产保障计划》《劳务返(进)工作规范》等四项23份方案措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确保安全有序复工。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与施工生产任务无缝链接,我采取“见缝插针、化整为零”的方式,创新开展“微学习、微行动、微教育、微言论”学习模式,提出了“餐前学一史、工前学一事、睡前学一题”,并通过印发党史学习活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开办“业余党校”、设置“餐厅广播”、制定“服务清单”等活动,实现了学习教育与施工生产的有效融合,营造了处处是课堂、随时受教育的学习氛围。

离开部队,我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军魂,不变的是初心,不变的是责任。对每一名跨界冲锋的退役军人来说,新征程充满希望,但并不是坦途,朴实纯粹的实干,持之以恒的拼搏,敢于挑战的勇气至关重要。(文字整理:闫培)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