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走进英雄部队——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部队名片】该疾控中心组建于1950年,前身是志愿军防疫大队,对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李哲范大队长先后4次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被授予“全国卫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在70年的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忠诚、精武、奉献、务实、创新、争先”的“疾控精神”;曾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单位”,荣立集体三等功两次。

中国网军事10月29日讯 70年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当时,东北军区后勤部抽组300余名卫生员组成志愿军防疫大队,在李哲范大队长率领下随志愿军入朝,担负整个志愿军的战区防疫和卫生防病工作。

将士们英勇奋战,胜利一个接一个。面对战场上的不利局面,敌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境内发动“细菌战”。在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下,防疫大队的队员们冒着敌机投弹扫射和被感染的危险,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和装着汽油的水壶在污染地带杀虫、消毒,巡回于各战斗部队开展卫生保健、流行病诊断和检疫工作,足迹踏遍朝鲜东西中三线,粉碎敌人的“细菌战”。

前辈们历经战火洗礼,用忠诚和生命,写就了辉煌壮丽的开篇。后来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用真情和汗水,续写出更加精彩的华章。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心先后经历3次整编分合,每次都能铁心向党、开拓前行。在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唐山抗震救灾、大兴安岭扑火、98年抗洪、抗击“非典”等任务中屡次立功。

2010年,卫勤尖兵演习现场。资料图片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心两支野战防疫队,星夜兼程39小时,进入四川茂县任务区,冒着不断出现的余震塌方和山体滑坡的危险,承担了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的9个乡镇和救灾部队3个团的卫生防疫保障任务。

部队整编合并后,组建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遂行常态备勤任务,他们紧贴实战,不断提升备战打仗的能力。

炎炎夏日,疾控中心全员全装摩托化机动,奔袭1000多公里,参加全军跨区基地化演习。训练成果靠实战检验。每名官兵临危不惧、沉着应对,顺利采集染毒区空气、水、土壤等样品,通过“生死考验”。

疾控作业需要着密闭防护服,戴不了通信装备。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该中心抓住大项行动演练时机,反复在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形成了32种简单实用、科学合理的信息沟通手势,有效解决了动态条件下组织指挥、沟通协调的问题。

强军报国心所系,驱疾破疫敢为先。“在强军兴军新时代,疾控中心作为国家挂牌的应急医学救援力量,担负着战区‘三防’医学救援任务,是直面生死考验的联勤保障部队。‘姓军为战’是我们每一代疾控人永恒的追求和职责,我们能经得起每一次考验。”现任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肖光泉主任说。

2018年,疾控中心组织防生演练现场快速进入污染区。资料图片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伊始,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该中心在24小时内即形成样本检测能力并顺利完成第一批样本的检测工作。为了提高检测能力,研发员、检验员不分昼夜在实验室研究新型检测流程。短短一个月,该中心的新冠病毒样本检测日通量就提升了9倍,检测范围从初期的核酸单靶标扩展到核酸双靶标、三靶标和两类抗体靶标。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是融在每一名疾控人血脉基因中的奋进力量。

70年峥嵘岁月,70年血脉传承。他们从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必将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赓续荣光。(通讯员 赵红日 赵佳庆 刘昱岑)

2020年1月24日凌晨2点,实验人员在进行新冠病毒荧光PCR检测。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