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新时代的导弹“筑巢人”——沙子呷(上)

发布时间:2020-08-13 10:15:12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等    责任编辑:辛闻


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沙子呷。刘明松 摄

中国网军事8月13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李永飞 段开尚 冯丹阳)导弹——国之重器,雄踞深山便能慑敌万里。南国深山,一茬茬英雄工兵为国之重器“筑巢”。

沙子呷——一名“红心向党、奋斗强军”的火箭军某工程旅营长,个人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2018年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19年被评为火箭军第九届“十大砺剑尖兵”,2020年当选“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他14次担任突击队长,18载与岩石搏击,20余次战胜塌方险情……一心只为构筑共和国的优质国防工程,做好新时代的导弹“筑巢人”。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靠的是技术条件。”

——从“阵地铁人”到“砺剑尖兵”,沙子呷靠科技锻造“智慧工兵”

“呷”,彝族语,意为“英雄”。沙子呷是凉山彝族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土比子呷”。父母取名时就寓意沙子呷不惧艰难困苦“杀出一条血路”。

一次施工会战,沙子呷扛着上百斤的钢模板一路小跑。突然,一块钢模板倒下来,砸中沙子呷的右脚,他忍着剧痛干了十多天活。战友发现后,送往县城医院,诊断为3根脚趾骨断裂。旅领导得知后,多方联系专家会诊:“花多大代价,也要保住这只脚!”

就这样,“刮骨疗伤”几个月,终于保住“铁脚板”。沙子呷深藏感恩之心,时时干在最难处、冲在最险处,越是艰难越向前。

2014年,旅里担负某新型导弹阵地施工任务,超大跨度、超高断面施工成为“拦路虎”。那里弯道多、空间窄,无法安装通风降温设备。沙子呷脱光膀子,抡起捣固棒,第一个钻进拱顶,带领官兵在50多度的高温下奋战20多个小时,打造出工区的“样板段”。

还有一次,施工段遭遇泥夹石、破碎岩、黄泥层等不良地质,极有可能出现塌方。沙子呷再次带队出征“老虎口”。排险加固、支护喷浆,连续战斗2个多月后,他们成功突破坍塌地段,为阵地穿上坚固“铠甲”。

14次担任突击队长,20多次战胜塌方,沙子呷5次立功,有的官兵打趣道:“说是导弹兵,可我们连导弹长啥样都没见过,干得再好有啥用?”

能冲能干、敢打敢拼的沙子呷成为全旅官兵眼中的“阵地铁人”。他反思: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再也不能拼体力耗时间、打“人海战术”,要靠科技锻造“智慧工兵”。

沙子呷把工程部队的历史“搬”进阵地,讲给大伙听:参与建设了人民大会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第一颗原子弹塔架等“国字号”工程,为“导弹家族”建阵地、铸“剑鞘”……

在岩层深处打硬仗、打恶仗,留下了一道道“战伤”的沙子呷认为:“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靠的是技术条件。”

这位“阵地铁人”也是一名过硬的“砺剑尖兵”。

某一项重大国防工程开建,工期紧、要求高,却因地质复杂推进缓慢。沙子呷打破传统施工模式,大胆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推行大数据精确掌控进度、无线遥控智能化施工,先后探索总结13项新工艺工法,引进9种新型机械装备,刷新多项施工纪录,提前完成施工任务。此“役”完胜,沙子呷戴上一枚金灿灿的二等功奖章。

岩爆是个施工难题,容易造成塌方险情。沙子呷牵头组成岩爆防治攻关小组,探索出超幅员掘扩、全断面强支护等办法,量身打造“一炮一锚一喷一编筋”的施工流程,有效破解岩爆难题,施工安全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近年来,备战打仗“擂鼓催征”,阵地建设任务越发紧迫。沙子呷领衔研发出平顶滑模台车、可伸缩拱架、滑移式分浆器等20多项管用实用革新成果,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助推多种新型导弹早日“亮剑扬威”。

2019年12月,火箭军“十大砺剑尖兵”颁奖仪式上,沙子呷披红戴花,与妻子莫小梅共享“高光”时刻。战友们给予他这样的赞誉:是翱翔在岩层之下的彝族雄鹰,更是新时代的导弹“筑巢人”。

“梦想扎了根,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从彝寨“放牛娃”到全国人大代表,沙子呷用行动感悟信仰的力量

彝寨老屋,乡亲围坐;一壶陈茶,话题热络。

今年6月,参加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沙子呷,带着“两会”精神回到家乡,从“抗击疫情化危为机”到“军民同心脱贫攻坚”,宣讲深入浅出,妙语金句不断。

母亲罗子各听后,笑着说:“儿子已不是当年的放牛娃了,这个全国人大代表没白当。”

沙子呷从军18年,转战大半个中国,常年与大山岩石为伍、与钢筋水泥为伴。苦过、累过、哭过、笑过……沙子呷不曾懈怠过。他说,“我的梦想扎了根儿,就是当好兵。”

6岁那年,沙子呷的一双球鞋烂了边。父母省吃俭用要给他买双新鞋,他却软磨硬泡换成一顶绿军帽,要成为威武神气的“孩子王”。15岁那年,沙子呷在全乡“火把节”上夺得摔跤、骑马两项第一,并誓言一定要报名参军,却因为年龄不够未能如愿。

两年后,沙子呷终于穿上军装。

离开大凉山那天,寨子里80多户人家凑了78块钱,给他作路上“盘缠”,30多位乡亲走了40多里山路到车站送他。作为党员的母亲千叮咛万嘱咐:“部队是培养人的地方,一定要入个党再回来!”

刚到部队时,沙子呷汉字认的得不多,最头疼就是理论学习,想着法“溜号”。指导员找他谈话:“天天喊着听党话、跟党走,党的创新理论就是党的话,不学好理论还谈什么入党?”一句话,吓出沙子呷一头汗。此后,他抱着字典学理论,对着资料做笔记,逐字逐句品读信仰的味道。

他在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中写道:党在心中,浑身是劲,强大的动力源自党的培养。

沙子呷不怕吃苦、敢闯敢拼在全旅出了名:入伍第一年当上副班长,次年当了班长,刚转士官就代理排长。2005年,某重大国防工程开建在即,要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为导弹“筑巢”。高寒缺氧、风沙漫卷,这次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工程开工仪式上,沙子呷火线入党,面对鲜艳的党旗,举起右手庄严宣誓。

作为先遣队员,沙子呷几个月铆在一线,战塌方、排险情、破难题、趟新路,成为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作为人大代表,沙子呷常思索如何为导弹工程兵建言发声,曾提出规范大学生入伍的提案,今年又拿出了关于因国防工程建设牺牲官兵评烈士的建议。

沙子呷心里清楚,入党,是家乡父老的深情嘱托,也是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说:“人有信仰才有力量。梦想扎了根,人生之路就能越走越宽。我就把自己化作一粒沙,筑进这一个个导弹阵地里。”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