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说
冬天的砥砺,必将磨出新的“锋刃”
图①:突击队员隐藏在车辆后侧,随时准备突击。图②:突击队员迂回到有利位置,发动攻击。图③:各突击组分别隐蔽接近“被劫持车辆”。图④:演练结束后,记者与特战队员合影留念。
有些地方,在特殊的时刻抵达,会有特别的感触。
大雪初霁,走进武警新疆总队某训练基地,那些影视里扣人心弦的反恐战斗场面,此刻真实地呈现在记者眼前——
阳光照射下,被雪覆盖的大地明亮而刺眼,一场“解救人质”演练拉开序幕……
“侦察得知,一号‘暴恐分子’位于车尾出口位置。”只见一支作战小队迅速出动,悄无声息地将公交车瞬间包围,随后的战斗如电闪雷鸣,迅捷有力,车上的“暴恐分子”被抓捕,人质被解救。
快速而精准地制服敌人,是反恐战斗中特战队员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狙击手教员李航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快速上膛、快速瞄准、快速击发、快速命中,是我们必须掌握的能力。”他说,为了在准确命中目标的同时,提高射击速度,大家做了很多研究。
下一个课目耐人寻味——正在进行“搜索、转移射击”训练的狙击手杨鑫,举枪就打,跑动50米、20秒,眼前的5个靶标应声而倒。
一般意义上,远距离精准射击才是狙击手的应有之义,并未对射击速度有过高要求。那么,为什么在反恐任务中,必须强化狙击手的近距离快速射击能力呢?
“我们考虑的是贴近实战!”杨鑫说,在反恐作战中,除了远距离射击,还会有街角楼巷间的较量,大都是在百米范围内的快速反应。同时,如果狙击手在转移中遇到“暴恐分子”,只有做到“抬枪就打、一打就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抬枪就打、一打就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晚上常常加练,比如练习抬枪和瞄准,一组100次,每晚练习30组。”杨鑫说。
天色渐晚,距离杨鑫不远处的山坡上,女狙击手杜洋已经在雪中潜伏了一个多小时,只待一声令下。
此刻雪雾升腾,800米外,杜洋的靶标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号射手准备!”
屏息、瞄准、击发……
“一号射手命中!”对讲机里传来射击结果。杜洋,这名参加800米远距离射击课目的唯一女狙击手,两发两中。
命中目标后,杜洋的脸上,依然如没开枪时一样平静。
作为狙击手,关键时刻的冷静至关重要。谈及在冬日里练习狙击课目的感受,她告诉记者:扣动扳机的食指灵敏度对狙击手很重要,但手指在冰雪中常常会冻僵;带着防寒面罩,呼出的热气会变成水雾,影响狙击时的瞄准……
冰天雪地,给狙击手带来很多困难,但狙击手必须学会在任何条件下,调整好状态,迎接挑战。
杜洋有自己的人生格言:“不虚此行,不负众望,不忘初心。”
这段话,对于冬训场上的所有武警特战队员同样适合——
“不虚此行”,让每一次演练都更具针对性,得到近似实战的锻炼;
“不负众望”,不辜负每一次任务中人民对自己的期待、战友对自己的期待;
“不忘初心”,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为什么战斗!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个冬天的砥砺,必将磨出反恐精英们新的“锋刃”。
冰天雪地,一场反恐战斗演练打响。指挥员根据侦察情况和现场态势,组织特战队员隐蔽接近“被劫持车辆”。随着一声令下,突击小组多点突入车内,进行精确打击,成功解救人质。
为体验惊心动魄的反恐战斗,经过简单培训,记者披挂战斗装具,编入突击小组,亲历了特战队员协同配合、一击制“敌”的作战进程,也感受到了反恐训练场上浓浓的实战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