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密码”铸就胜战之魂——火箭军某基地传承与创新高原火箭兵文化的新闻调查

发布时间:2019-12-04 17:00: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岳小琳 陈小强 张帆    责任编辑:蔺凯伊

中国网军事12月4日讯 (通讯员 岳小琳 陈小强 张帆)西北望,群山连亘,黄河劈山穿洞,浩浩荡荡。千沟万壑同一江,雄伟壮丽的山河孕育雷霆万钧般战斗文化——高原火箭兵文化,铸就了高原火箭兵如铁的忠诚、如火的激情。进入新时代,战斗在西北高原的某基地官兵紧听强军号令,用练兵备战的冲锋姿态,奏响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高原火箭兵特色先进军营文化。一条条融汇“扎根、过硬、奋斗、奉献”的军营文化长廊,似高山雪水流入草原滋润兵心,更似雷霆狂飙助威沙场,为砺剑强军注入强劲动力。

扎根高原,筑牢精神高地

国之魂者,立国之本;军之魂者,强军兴邦。

距青海省西宁市120公里外的原子城纪念馆系原国营二二一厂,这是我国“两弹”的诞生地。在祁连山腹地,有一支“磐石”劲旅坐落雪域之巅,组建61年来,该旅围绕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标准,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磐石”文化。

20世纪60年代末,历经多次移防,转战雪域高原的某导弹劲旅,在干旱缺水的大西北,拼搏出“驻高原尽职尽责、作奉献无怨无悔、争第一敢打敢拼”的红崖湾精神。历史绵延,精神交汇,这三座精神丰碑为“高原火箭兵精神”夯实了文化根基。

“追溯文化本源,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扬文化精髓——铸魂。”该基地领导介绍,多年来,在建设先进军营文化过程中,基地党委始终把“凝神聚气、铸魂育人”摆在建设发展的首位,围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基地独有的“高原火箭兵精神”开展顶层设计,从官兵扎根高原、献身使命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文化养料,发掘文化素材。在基地部队驻扎的高原深山、戈壁大漠、秦川腹地,处处可见军营文化铸魂励志的生动景象。历史绵延得越永久,文化的脉络就越清晰。基地每年组织官兵走进金银滩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现地教学,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创业史;举办践行高原火箭兵精神模范颁奖晚会,让为基地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官兵亲身讲述扎根高原、献身强军使命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开设高原火箭兵“精气神”讲坛,邀请“老高原”现身讲述奋斗史……为持续宣扬好“高原火箭兵文化”搭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台。

铸魂育人,重在点滴渗透,贵在直击内心。近年来,基地每年开展弘扬高原火箭兵精神“五个一”活动(编演一台野战文化晚会、评选一批先进典型、拍摄一批微视频、组织一次官兵故事会、举办一次美术书法摄影展),举办体现高原火箭兵特色的雕像作品、读书征文等“强军风采”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官兵赴基层一线采风创作富有高原特色的作品,定期组织人员慰问演出;结合重大节日、新兵入营、执行重大任务等时机,常态开展升旗、阅兵、晋衔等仪式。一项项文化活动,似春风细雨滋润兵心,铸牢军魂,激励一大批高原火箭兵扎根高原、矢志强军:当前,该基地新战士100%服从分配,长期两地分居的官兵均能安心高原、扎根山沟,超过半数的团以上领导干部在高原工作15年以上……

谋划战场,提升打赢软实力

“我们是雪域的钢刀,寒光出鞘所向披靡;我们是戈壁的长剑,直刺云天威力无比……”这首多年前基地政治工作部创作的《高原火箭兵之歌》,曾激励了广大官兵扎根高原、拼搏奉献的激情与斗志。“只有把文化嵌入备战打仗实践,用尚武精神提升战斗力,才能真正发挥文化软实力的战斗功能。”基地领导感慨,战斗力建设为军营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创造“源头活水”,与此同时,军营文化又助力练兵备战“硬实力”的提升。

秦川腹地,某旅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战斗动员会上官兵誓言铿锵显忠诚;车场上,多功能野战文化车与导弹装备车并排列阵壮军威。大漠戈壁,某旅星夜兼程向阵地出击,转场中途遭袭,危险时刻,党员先锋队挺身而出。高原哨所,禁区气温陡降至-30℃,某旅骑兵连官兵来到荣誉室宣誓,10分钟后迎风出发,巡视禁区每一处角落。硝烟弥漫处,战旗分外红。近年来,随着实战化训练不断走深落实,执行跨区驻训和执勤训练的频率增多强度变大,基地部队从弘扬军营主旋律、发展军队意识文化、探索战地文化等六个方面,指导部队抓建强军文化,探索开展强军系列文化活动,为能打胜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基地领导讲起一个历史故事:抗美援朝初期,为了鼓舞志愿军官兵,时任某炮兵连指导员的麻扶摇连夜撰写了战斗动员词,后被作曲家周巍峙谱曲成为《志愿军战歌》,歌曲一经传唱,便极大鼓舞了战斗士气。这样的故事,如今同样发生在该基地部队。

去年初,基地组织砺剑文艺轻骑队赴海拔3600米的某旅骑兵连慰问演出,感慨骑兵连官兵与军马为伴、战斗在雪域高原的壮志豪情,队员们现场谱写了《吼出咱心里话》《骑着马上战场》,在骑兵连官兵中争相传唱,在哨所官兵中激起无限力量;文艺骨干杜睿以典型李正连为原型,谱写了战斗歌曲《冲锋的士兵》,为战斗在一线的官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文化软实力催生打赢战斗力。近年来,在改革强军的号角声中,一茬茬官兵在高原深山、戈壁荒滩紧抓练兵备战不放松,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军事任务,实战能力节节攀升。

兼收并蓄,丰富文化内涵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兼收并蓄、包容豁达的胸襟孕育了中华文明。近年来,基地军营文化建设在充分挖掘基地建设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吸纳驻地资源进入军营文化体系,不断丰富官兵文化生活。

笔者了解到,通过军地共建、设立教育基地等形式,基地先后将西路军历史纪念馆等驻地周边数个省区、13处红色文化资源纳入军营文化体系,丰富军营文化内涵。“激发创新驱动的文化因子,营造包容创新的文化氛围,构建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形成大众创新的文化意识,是军营文化驱动改革强军的永续动力。”基地领导说,随着“00后”年轻一代进入军营、“90后”官兵成为军营的主体,官兵们学习娱乐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军营文化的“鼓点”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创新。

近年来,抖音、微视频等迅速占领年轻人的娱乐阵地,基地敏锐地捕捉这一动向,组织人员赴基地部队采风,打造具有军营文化内涵的抖音、微视频。某旅结合话务女兵们自创的文艺节目,拍摄了“女兵风采”系列抖音、微视频,受到官兵点赞。基地地处大西北,许多著名战役在这里发生。近年来,他们充分挖掘驻地军事历史,收集整理人文资料、战将战史,编写《战将战史集》,并结合部队实际,通过组织官兵读书交流、军营讲堂等活动把驻地军史资源转化为先进军营文化。

与此同时,针对驻地少数民族聚居、民族风俗多姿多彩的特点,基地积极吸收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分,极大丰富了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某旅骑兵连驻守在海拔3600米的草原地带,驻地藏族牧民有骑射的传统,该旅骑兵连官兵积极参与驻地赛马会,与牧民们探讨交流马术,在融洽军民感情、丰富官兵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官兵骑术本领。引进一渠水,激活满池清。持续多年的文化引进、兼收并蓄,使“高原火箭兵文化”的内涵向着更丰富的维度不断拓展,形成了以“扎根、过硬、奋斗、奉献”为主要精髓、更加充满时代感和人文气息的先进军营文化。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