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阅兵集训点,那些“最可爱的人”

发布时间:2019-09-30 17:48:42    来源:中国网    作者:谢露莹 何华文 徐伟    责任编辑:吴亮

中国网军事9月30日讯(记者 谢露莹 通讯员 何华文 徐伟)这是一次气势磅礴的盛大阅兵,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强军宣誓。

近日,记者走进阅兵集训点,近距离见证不同岗位官兵们的使命担当。

冒酷暑、熬通宵、精益求精、集中苦练,他们的故事让我们动容,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张旭:从“小白”到“金牌”之路有多远

扒、压、提、收、挺、拔、正……

骄阳下,徒步方队教练员张旭正在传授军姿站立的“七字诀”。

如今提起张旭,优秀教练员、“金牌”参谋的美誉人人皆知。然而就在半年前,优秀这个头衔一度让他有点“尬”。

今年2月,张旭刚到集训队报告,没想到就来个“下马威”。

“兄弟,明天就开始,好好准备!” 同宿舍的黄教练随即下达任务。“幸好在学校学过教学法,队列对我来说小菜一碟。”没等张旭有一丝侥幸,训练场的再度“尬”演让他羞红了脸。站军姿痼癖动作克服不掉,训练齐步手脚不合拍,示范教学变成纠错练习。相比参加集训的队员,大多是有着受阅经历的“老教头”—— 队列动作标准规范,组织训练轻车熟路。

几天下来,张旭发现自己就是一只彻头彻尾的“小白”。

“副连长你这不行,今天给你好好练练。”海军陆战队的刘晓雷严声喝到。受了刺激的王旭涨红了脸。

阅兵,检阅的是大国气象,打磨的是意志品质。不服输的他开始了一段“逆袭之旅”。为了练就挺拔军姿,张旭每天午休贴着墙根、站在砖上练站立。站军姿、摆头、眼神,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甚至连喊口令的嘴型,他都力求完美。示范教学中,他认真学习组训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一有时间就带着示范兵演练,反复琢磨如何完善教案,经常加班至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 3个多月的集中训练,张旭顺利通过了教练员集训结业考核。

进入阅兵集训点后,挑战再次升级,这回他既要担任方队教练员,又兼任训练参谋。因为没有机关参谋工作经历,第一次训练迎检后的张旭进行了一次“深刻反思

“分析会记录不真实,存在补登情况,训练档案记录简单,没有助推作用”对于上级检查评价,张旭“痛定思痛”。他认为,训练形式分析要防止“形式”,只有真实记录问题,才能真的提质增效。

“经过长时间的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详细记录每个人的思想状况、学历专业、性格差异、训练成绩等个人信息很有必要。这既可作为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参考,又可以充分挖掘发挥每个人的训练优势和潜能,让其训练水平科学有序提升。

思想认识步入轨道,张旭在下一次迎检工作中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由他牵头负责的训练资料软件得到装指训练组的认可,并顺利完成软件资料观摩试点工作;总结收集的经验做法,共11条被转发表扬,“金牌”参谋的美誉不胫而走。

如今,训练场上铁阵如山,呼号铿锵——手拿训练计划的张旭身后,是一列列如“斧劈”般的排面,握枪摆头,气势如虹……

贺宗炜:让“追求极致”成为习惯

阅兵集训点的装备场上,一台台装载着国产最新型装备的迷彩战车,在蓝天的辉映下,威武雄壮。

进入阅兵集训点后,贺宗炜每天想着的就是“精准”两字。装备方队最威武,也最难训练。受阅时要求方队保持时速,并做到横纵都成一条线。基准车是核心之重!

作为一排面基准车司机,就相当于方队“瞄准镜”一样,担负着控排面、匀速度、稳节奏的重任,每一个动作都会影响方队的受阅状态。贺宗炜告诉记者:“唯有追求极致才能发挥关键作用。

战车训练第一件事,就是“找感觉”。作为二次受阅的“老司机”,为帮助大伙尽快找到油门踏板的感觉,贺宗炜带领经验丰富的驾驶员组成攻关小组,多项小发明提高了驾驶稳定性。为了找到最佳感觉,贺宗炜干脆脱掉鞋子赤脚训练,没想到,一来二去就养成了习惯。

为练就高度集中注意力,并同时保有“一心多用”的绝招,贺宗炜一边要保持端正坐姿,一边要兼顾骑线、等速、标齐等等。

“阅兵训练就要追求极致,”贺宗炜介绍,装备车辆行进过程中,驾驶员大脑里要装着10多项性能指标。贺宗炜每天坚持训练数小时,3个月下来瘦了10多斤。

基准路卡距训练中期,二排面基准车司机刘清源的成绩一直上不去。他私下里找到贺宗炜,觉得放弃基准车当个僚车也挺好。

“既然来阅兵,为什么不做到最好?训练水平遇到瓶颈是正常现象,用力跨过这道坎,你就会成功。”贺宗炜耐心开导他,并量身打造 “驾驶员个性化训练清单 ”。月底考核,刘清源标齐误差由 10 厘米减少到5厘米,训练成绩跃升方队前列。

贺宗炜私下里和战友说,也许有的人不能在电视荧屏上看到自己的身影,但追求极致的心情早已烙印在心。

吕四贵:“百宝箱”里装美德

走在路上,当看到一颗2毫米的螺丝时,很多人都会不以为然。可在某方队装备保障指挥员吕四贵的眼里,这可是件宝贝。和以往一样,他把螺丝小心翼翼地放进“百宝箱”,等待哪天能派上用场。

一次更换轮胎,看到满地散落的旧零件,吕四贵觉得弃之可惜,捡起来装了大半个矿泉水瓶。

方队组织训练考核,临上场前,发射车闹起了“小脾气”。驾驶员报告车辆起步时出现抖动现象。逐个部位排查,终于发现“元凶”,战车的减震器上少了一颗螺丝。在这“节骨眼”上,从哪找螺丝配件?修理工周斯辉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吕四贵想起上次收集的旧零件。关键时刻,一颗螺丝钉救了战车的“命”。

“那颗螺丝钉实际上无关紧要,可关键时候能派上大用场!”吕四贵逐渐养成收集废旧零件的习惯,一块小铁板、一个小胶垫,别人眼里的破烂在他那都能“变废为宝”。电源发电机的零部件损坏率颇高,影响车辆训练,“百宝箱”能在关键时候应急;方队更换轮胎,一批旧轮胎因为“缺胳膊少腿”或被淘汰,“百宝箱”能将它们“起死回生”。半年下来,吕四贵为方队省下不少器材维修费。

“老吕,咱们有保障经费,没必要这么省。”战友们善意的提醒却遭到吕四贵返怼:“艰苦朴素是我军的传统,传统丢不得!”

这次阅兵保障的某型武器系统是改进装备,部分配件磨损的厉害,想返厂补件,可好多配件都停产了。如何让这些“老家伙”“重换新颜”成了吕四贵的“心病”。

没有专门的购货通道,那就“淘”!吕四贵请求朋友跑遍驻地所有汽配城“淘货”,向二手车市场的朋友打听配件购买渠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吕四贵成功“淘”到了一配件,比正常花费节省了不少钱。

“整个训练期间,绝不让一台装备因为故障停驶超过一天,让驾驶员全身心训练是我的责任。”吕四贵胸有成竹。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