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三代军人,相聚在青春起跑线上

发布时间:2019-09-27 01:44:13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倚铭    责任编辑:吴亮

小时候,爷爷和父亲总爱在茶余饭后“秀”从军经历。爷爷喜欢“秀”体能,他与持刀歹徒搏斗、夜袭制毒窝点、追击暴恐份子等故事我虽早已烂熟于胸,但每次听来仍会激情满怀;父亲喜欢“秀”技能,一聊起维修轰炸机的故事,他的眼神总会散发出坚定而自豪的光芒,在他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我每次都沉迷其中。

在儿时的记忆中,爷爷总是昂首挺胸走路,雷厉风行干事,无论走到哪儿,手上总喜欢提着一个笨重的磁带收音机,走累了,就在路边长椅上坐下来,放一首《咱当兵的人》,伴着慷慨激昂的旋律给我讲当兵的故事。爷爷说,60年代,中国还很贫穷落后,许多青年都想参军报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青春,爷爷同样不例外。那个时候的军装,不仅象征着一份荣誉,更象征着一份尊严。为了争夺荣誉、捍卫尊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训练多么残酷,爷爷和战友们总是咬牙坚持、微笑面对。

印象最深的故事,便是入伍不到一个月的爷爷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受命去大山深处伏击制毒窝点。零下10摄氏度的天气,五个馒头和一壶水,一潜伏便是十几个小时,直到听见冲锋号,便立马打了鸡血般跳起来冲进窝点,一个人徒手放倒3名嫌疑犯。此时挎包里的馒头已经硬成石块,水已经冻成冰坨,但为了不暴露自己的位置,一口馒头也没吃,一滴水也没喝。爷爷说,这是他青春旅程中最美丽的足迹,当然,这也是我从小立志参军入伍的源源动力。

图为张倚铭父亲的军装照。

搬家以前,父亲是街坊邻里出了名的“维修工”,哪家下水道堵了、灯管坏了、门把松了,一个电话打过来,父亲总是热心的上门维修,这种心灵手巧的细活儿与父亲高大魁梧的形象格格不入,但我又不得不承认,父亲的维修技术堪称一绝。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得益于父亲曾是海军航空兵某部的一名机务人员。维护战鹰安全是他工作的全部,甚至高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父亲每次在家修完东西,总会骄傲地对我说——当年维修战机都不在话下,更别说维修这些小器件了。当然,维修战机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个螺丝钉轻微的松动,一个零件一毫米的摆放误差,一个叶片上小小的裂缝,都可能导致一次严重的飞行事故,甚至要了飞机和飞行员的命,父亲总是津津乐道地回忆:“我18岁的时候那可是活力四射,每逢战机落地,无论是困乏的深夜还是炎热的午后,我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检修,叶片上沾的一粒土,螺丝钉少转动一圈,都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

图为张倚铭父亲的军装照。

“人民的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每逢周末,父亲总会取出那套珍爱至今的水兵服摆在床上,并坐在床边用吉他弹唱歌曲《人民海军向前进》。父亲常说,现在祖国的和平安宁与人民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一名名军人为了国防建设扎根军营、奉献青春,那个时候,虽然一日三餐都是馒头和白菜肉丁,宿舍常常漏风漏雨,但每名战友都感到幸福和自豪,因为他们都坚信,唯有奉献与奋斗,才能收获美丽的人生。这身水兵服就是父亲青春无悔、绽放自我的最好证明,也是我成长路上前行的指路明灯。

图为张倚铭在军校时期的照片。

18岁,在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武警工程大学,寻着爷爷与父亲的足迹,相聚在青春的起跑线上,接过“奋斗”的接力棒,为强军事业继续奔跑下去。父亲曾来学校看望我,走在鸟语花香的美丽校园,看着先进齐全的训练器材,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吃着香脆可口的饭菜水果,听着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父亲连连感叹:“想当年我们挤在学习室里听广播,和战友抢着场地训练,一日三餐馒头白菜,哪儿有你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你听,连营区播放的歌曲都变得更加自信豪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如今,改变的是日益美好的生活环境,不变的是青春的奋斗底色、青年的强军梦想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我现在是武警甘肃总队白银支队的一名宣传干事,无论是“魔鬼周”、野营拉练现场,还是官兵学习、娱乐时光,我总会带着相机捕捉精彩瞬间,随后在电脑上敲下一行行新闻报道与心得体会。每次文章一发布,我总是第一时间转载给我的父亲,分享成绩的同时也是为了证明——你看,儿子还不赖吧?

收藏着这些成绩,若干年后,我也会给我的孩子讲我成绩背后的故事,那个时候,父亲负责“秀”技能,我就负责“秀”才能吧!

(张倚铭 供稿)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