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出版 首度披露“慰安男”

发布时间:2019-09-10 17:45:32    来源:中国网    作者:辛闻    责任编辑:谢露莹

《被折断的花朵: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新书发布。

中国网9月10日讯 9月8日,第三届军事史视角下的中国抗战学术研讨会暨全球史视野下的九一八历史文献工作坊在京召开。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等30多位近代史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举行了《被折断的花朵:八个荷兰“慰安妇”的伤痛回忆》新书发布会。

本书作者是荷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二战史研究专家玛格丽特·德弗瓦德维勒。她一直担任荷兰日军性暴力受害者的保密顾问,经过长期采访,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她将8位荷兰“慰安妇”的惨痛经历公诸于世。本书一经问世便在欧洲和日本产生巨大影响,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专门致信荷兰首相威姆·考克,就日军对荷兰籍“慰安妇”的暴行表达歉意。

本书隶属于《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二辑。丛书聚焦日本在二战期间在中国以外地区的战争暴行,由重庆出版集团与季我努学社共同打造。丛书之前出版的书目包括:《地狱航船:亚太历史中的“海上活棺材”》,《不义之财:日本财阀压榨盟军战俘实录》,《太阳旗下的地狱:美军战俘修建缅泰死亡铁路秘闻》,《樟宜战俘营:1942—1945》,《活着回家:巴丹死亡行军亲历记》,《日本宪兵队秘史》。自2015出版以来,丛书陆续获得国家“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图书称号,及中宣部与新闻出版总署“100种抗战经典读物”称号,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据重庆出版集团北京华章同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琥介绍,《被折断的花朵》记录的是日军对荷兰“慰安妇”的性暴行,在学术价值上具有填补国内空白的意义,同时这也是一本抛砖引玉之作,希望更多的国内学者关注日军在二战期间在东南亚对当地人民及西方国家战俘、平民的暴行。秦琥表示,华章同人将继续与季我努学社密切协作,拓展国内学者对于日本战争暴行的关注范围,希望国内学者能够将关注视角投射到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

《日本战争罪行丛书》策划人、季我努学社社长范国平介绍了本书的翻译、出版过程。本书能够在大陆顺利出版,要感谢当今在西方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华人女作家之一的王露露女士的帮助。王露露女士发现并向学社推荐此书,并帮助出版社获得了版权。本书最初是从日文译本进行翻译的,后来又找到了荷兰语原作进行补充翻译。日文译者李越、焦红梅、田野与荷兰语译者刘晓敏老师进行了认真翻译和校对,单单校对本书就进行了6遍。

与会专家学者对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学者们一致认为:本书翻译质量非常高,揭露的日军战争暴行具有填补国内学术界研究空白的意义。本书描写的内容触及人的心灵,作者将“慰安妇”的伤痛记忆进行升华,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思战争的范本。

《军事历史》杂志副总编辑刘向东认为,本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启发中国读者如何去看待战争创伤——本书不仅关注战争期间的日军性暴行,更将大量篇幅用于描述战争结束后性暴行对于“慰安妇”生活的长期影响。个人史的叙事手法,更加真实打动人心。

著名军事史专家、《长征》总撰稿、国防大学副教授刘波认为,本书从个人视角发掘历史,展现了微观历史视野下的个体在战争时期和战后的生存状态,真实呈现出了某些“慰安妇”在恶劣生活环境下的的复杂心态,将本书上升到了战争伦理的高度。同时,本书深化了国内学者对于日军性暴力的认知。比如,本书提到了“慰安男”,四名12岁左右的男孩成为了日军性暴力的受害者。这样的事实在读者的阅读体验中,是罕见的,能够让读者对于日本战争罪行有更深刻的思考。

著名日本史专家翟新教授将本书揭示的战争主题进行了深化,他提醒国内学者,既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国内,也不能将“慰安妇”问题简单化、单一化,需要将眼光放到国外,需要意识到“慰安妇”问题的复杂性。本书揭露 “慰安妇”问题的国际性视角特别值得国内学界关注。

《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二辑尚有《侵略的证言:日军在港战争罪行》与《从人到鬼,从鬼到人:日本战争罪行与中国审判》等两本书待出。这两本书目前已经全部完稿,将于2020年全面抗战胜利75周年之际与读者见面。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