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党宣誓仪式上,教导员龚斌正在进行随机教育。
中国网军事8月14日讯 (通讯员 高思峰 张剑思)中部战区空军地导某营教导员龚斌是出了名的“硬气”。一次上级机关到营里考评干部,当被问起对教导员龚斌的评价时,全营官兵提到了这样一组同义词——“正直”“硬气”“担当”。
上任没多久,全营官兵就见识了教导员龚斌的“硬气”。龚斌的眼睛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他从一日生活制度严起,连续几个月每天深夜花一个多小时查岗。同时,他还带头参加体能训练并冲在最前面,以及提醒战士出门前必须擦亮靴子整好军容。
为啥要求这么严?最开始有战士不理解,认为教导员只盯着小事。龚斌心里却清楚,营里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一些“老兵”身上还有“图舒服”的现象,只有严抓一日生活制度,才能由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改变全营的精神面貌。
“教导员批评得对,我服气!”虽然犯了错会挨批评,大伙儿却对教导员竖起大拇指。时间久了,全营官兵的信仰树立起来了,十四项基本制度、一日生活制度成为了铁律,“落实制度当日子过”成为了文化。
营党委对一般违纪问题“零容忍”,对历史遗留问题敢碰硬,在处理问题时既体现人文关怀,又绝对依法办理。营里严格落实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开展“一诺三评”。党员在各项建设中的模范身影随处可见,党员像“过日子”一样过好组织生活成了雷打不动的“铁规矩”。
打铁先得自身硬。“我们教导员腰杆子硬,不怕得罪人。”士官潘龙记得,营里去年进行了围墙改造。工程验收时龚斌发现施工质量不过关,据理力争要求返工。施工方提出给他“表示表示”,请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龚斌的回答很“硬气”:“想收买我,门都没有,不合格的地方,必须返工!”
龚斌看起来“不近人情”,其实对战士们的大事小事件件都装在心上。龚斌上任后和营长苏伟旗牵头整修了营里的运动场,换了新桌椅,设置了K歌室,给每个连队都装上了净水设备、给阵地岗亭安装了空调、给家属院添了电器换了新床……
龚斌办事硬气,也源于自己的能力素质够“硬”。营里的官兵记得,教导员上任时,手里提着一只旧皮箱。后来大家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一摞摞精心用纸张包叠贴着标签的党史军史光盘,还有一本本封面泛黄发脆的党史书。
龚斌的办公室有十余摞书,每摞都有小半米高,一多半和党史军史有关,书页里标有各种颜色的标记。他经常把党史军史书送给官兵看,督促营里的干部每个月至少读一本党史军史书。龚斌在多种场合告诫全营党员:“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定要不忘初心、常念党恩、为党分忧。”
有一回出差,龚斌专程去当地烈士陵园缅怀。很少发朋友圈的他写下这样一段话:“为烈士买了两瓶红瓶种子酒,愿红色的种子在新时代革命者心中生根发芽,长出新的种子,一代代传下去。”
作风硬,成绩才能硬。龚斌任职以来,所在营先后被评为管理教育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涌现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获得者朱宏瑞、三等奖获得者陈甫等先进典型,党员在战备训练任务和各项建设中的模范身影随处可见。
不久前,龚斌被评为战区空军优秀党务工作者。消息传回营里,全营官兵都竖起大拇指:“这个荣誉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