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渣滓洞、白公馆脱险志士

发布时间:2019-07-15 00:41:01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琴 周闻韬    责任编辑:吴亮


“中国强大,人民幸福,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

——专访渣滓洞、白公馆脱险志士

新华社记者 张琴 周闻韬

70年前,11月27日,阴雨霏霏。

重庆渣滓洞监狱,24岁的孙重从二楼被转押到一楼牢房;不远处的白公馆监狱内,25岁的郭德贤换上了入狱前穿着的旗袍,静静地坐在地板上……

此刻,解放军的炮声已隔江可闻,新中国的曙光即将洒向这里。然而,枪声、喊声,火光、血流,渣滓洞、白公馆变成人间地狱,300多名被关押在此的革命志士倒在了黎明之前。

他们用生命践行了周从化烈士生前“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誓言。

在血与火中,仅35人幸运脱险。

流年似水,脱险志士们陆续离世,孙重和郭德贤是目前在世的两位幸存者。70年来,脱险志士们始终不忘初心,理想与信念依然熠熠发光,并用一生不断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白色恐怖中,他们毅然跟共产党走

国之大家还是个人小家?生还是死?

这是那个时代革命志士面对的一道必选题,也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父母生养、幼儿绕膝,没有人不眷恋现世安稳,不渴望家庭幸福,但选择了革命道路,就必然要面对无数艰难抉择甚至牺牲。

救亡图存,波涛汹涌,大批进步青年踏上革命道路。

出生于浙江定海的孙重,为谋生辗转来到重庆,进入一家兵工厂当上技术工人。他积极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为了革命,他将父母和弟弟送到武汉,并暗下决心“革命不成功不成家”。1947年9月,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受到上海回乡武装起义的哥哥以及表叔等革命者的影响,12岁的郭德贤心中扎下了革命萌芽,她的家成了秘密联络点。在重庆云阳简易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她参加进步团体“自治会”,组织同学们上街义演,为抗战前线募捐。1939年8月,年仅15岁的郭德贤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工厂里,孙重带头发起了一次次工人运动。1948年4月,他被捕并关押于渣滓洞监狱。1949年1月,由于地下党组织遭到叛徒出卖,为通知同志们安全撤离和销毁文件资料,郭德贤放弃逃走的机会,和一双年幼的儿女被捕关押在白公馆监狱。

渣滓洞牢房墙上,一张张照片映衬出一张张年轻的面容:黄楠材牺牲时44岁,江竹筠29岁,马秀英26岁,罗娟华24岁,黄玉清23岁,胡芳玉23岁,荣增明23岁……

1  2  3  4  5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