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的“摆渡人”

发布时间:2019-01-25 16:44:05    来源:中国网    作者:雷铁飞 胡安定    责任编辑:吴亮

樊峰给战士讲管道的故事。

中国网军事1月25日讯 (通讯员 雷铁飞 胡安定)三九严寒,宁夏中卫沙坡头黄河段冷风如刀。24日上午8时,武警宁夏总队中卫支队执勤二中队四级军士长樊锋像往常一样,接送战士们到河对岸山上的执勤点换防。

他轻轻一拉,便解开拴住快艇的绳索。独创的链式锁扣,让系船一端的绳索越拉越紧,另一端却可应手而开。

“哒哒”两声,马达启动预热,樊锋趁官兵们登船之际,揪下冻在玻璃上的抹布,使劲干搓几下,把船上厚厚的一层冰碴和寒霜擦掉。

“嗡……”雅马哈150发动机一声怒吼,快艇犹如一支射出的响箭打破水面的平静,在黄河上划出一个近似标准的箭头,又一次把官兵们送到对岸。

樊锋对着快艇公里表一算,驾船14年来,这样的来来回回已有3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转了8圈。

东西全长400多米的黄河上,快艇却要绕一个大弯,再来个漂移甩尾才能稳稳停靠对岸。

远远便看到,印着“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12个大字、高约20米的护坡下,一个随波摇曳的浮筒码头上,副队长谢敏和战士张旭在敬礼相迎。

由于执勤点艰苦偏远,人迹罕至。建队15年来,官兵们形成一个传统,凡来人都要敬礼相迎,临走都要敬礼相送,这也成为“黄河岸边永远不变的军礼”。

看着执勤点上的哨所,樊锋聊起摆渡掌故。2005年中队组建,担负西气东输管道黄河中卫段守卫勤务,为解决运兵问题,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理处专门为中队配发了一条快艇。

从此,一人、一船,成为一队两点间的“生命线”。通信兵出身的樊锋,成了黄河岸边的“摆渡人”。

摆渡是个苦差事,不分季节、随叫随到,许多战士刚开始觉得开快艇很好玩,但很快就被刺骨严寒和烈日暴晒吓倒,纷纷打起“退堂鼓”。只有樊锋不离不弃,一干就是14年。

这14年,成为樊锋和官兵们割舍不断的纽带。他有两个绰号:干部叫他“推土机”,就是遇到什么困难,在他面前那都不是事;战士叫他“110”,就是什么东西坏了,在他手里也都不是事,从军械员、文书、炊事员、养殖员、网管员到五小工的活儿,没啥能难倒他。

2008年,快艇机油箱进水,他好不容易请来修理师傅,对方却狮子大张口,报价八万多,虽然被他硬“砍”到九千多,可没过多久,船就自动熄火把他扔到了黄河上。

樊锋一咬牙,干脆抱着两个上百斤的发动机去兰州雅马哈售后服务点维修。五天后,当他回来时,手里多了一套专用修理工具。打那以后,他便成了总队唯一能开会修快艇的驾驶员。

樊锋把快艇当“宝贝疙瘩”,夏天停进船坞,冬天三次黄河封冻,他都找来吊车把船吊上岸。

有一次,快艇就像得了哮喘般有气无力,他查完电路查油路,最终找到油管松动导致泵油不足的病因。还有一年夏天,一名战士不小心把机油当柴油加进油箱,他顶着蚊虫叮咬,连夜把油箱卸下来清理干净,从此再忙再累也要亲手加油……

去年8月6日晚上,暴雨如注,黄河上游发大水,河水夹杂着泥沙、树枝、牛羊等塞满船坞,码头不堪重负、摇摇欲坠。

半夜三点,樊锋起来一看,码头和船坞都已破损不堪。一旦船被冲走,极有可能在下游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沉船或人员伤亡。

危急时刻,他把心一横,在大腿深的水里奔跑如飞,像鲤鱼一般从岸边窜到船上,好几次险些掉进黄河。

缆绳一解开,快艇便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头扎进河心,随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水顺流直下。樊锋只得挂着带速在河中漂泊,河中深夜寒冷,他刚拿起两件救生衣裹在身上,只听“咔嚓”一声,河边的船坞和码头被连根拔起,浮筒、轮胎、木板等瞬间四分五裂,快速向快艇撞来,他左躲右闪,惊得睡意全无。

他在河上漂了半夜,直到天亮才安全靠岸。事后想起这些还感到后怕:如果那天掉进黄河,如果那天船被撞沉,如果那天水再涨大一些……后果不堪设想。

落日溶金、暮云合璧。喜欢独自坐在水边看日落的樊锋指着船尾的国旗说:“这小小快艇就是自己的国和家。如果一辈子能当兵,他愿永远做黄河岸边的‘摆渡人’!”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