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猜想!人工智能将给军营带来哪些新改变

发布时间:2018-09-29 10:33:4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王燕敏 等    责任编辑:谢露莹

③“战场外卖”与“胶囊内镜”变奏曲

智能后勤:强大动能怎样有序释放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 帅

战场上也能送“外卖”?

6月14日,空军图文并茂地对此作出了肯定回答:当然可以!

原来,中部战区空军保障部在陕西某地组织了一次军民融合军需保障模式探索性演练,其中特别加入了无人机野战送餐、无人机投送被装等环节。据悉,顺丰公司研发的某型4轴旋翼无人机执行了送餐任务,担负投送被装任务的则是由飞瑞航空科技公司的某型无人直升机承担。值得一提的是,投放结果与先期投放设置点偏差不到50米。

早在2017年10月,空军后勤部就与顺丰集团、中铁快运、中国邮政速递、德邦物流、京东物流5家地方物流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系统、整建制、全覆盖”推进后勤物流军民融合。

一位军事评论员说,人工智能无人机或将成为今后战场后勤保障的一支重要力量。以顺丰这款4轴旋翼无人机为例,最大载重量可达8公斤,飞行距离可达15公里。按一份热餐500克来算,一次可最多输送16个战士的热食。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步兵连而言,只需要13架左右的该型无人机,就能完成补给供应任务。

无独有偶。

一款可以“吃”到肚子里的智能引导机器人,民用医疗已经广泛普及。其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

与火箭军某部官兵座谈交流,大家不约而同地提问,今后的战场医学防护,又有多少类似人工智能装备能够派上用场、大显身手呢?

踏访基层部队,“战场外卖”与“胶囊内镜”的变奏曲,让人欢喜让人忧。

欢喜的是,智能化后勤装备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得到军营内外广泛认同。无人化运输车、无人机前送、战场救护机器人、炒菜机器人、无人值守洗衣车、无人值守厨房、无人面包加工方舱等,已经不同程度地在我军基层部队研发、试用,其功能从传统的物资装卸搬运、战场伤员救治和运输补给等领域拓宽到核生化探测侦检、工程保障和自主加油等勤务领域,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复合拓展,使用空间也从地面“单一通道”发展为“水陆空”三管齐下。

忧虑的是,一方面地方已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因为军地之间坚冰、壁垒、门槛还一定程度地存在,并没有很好地通过“民参军”实现“为我所用”;另一方面,如同前些年科技大练兵之初走过一些弯路一样,人工智能在军事后勤保障领域“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弊端也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预先防范。

“机器人医生”“智能维修”“智能运输投送”“智能配餐”“远程会诊及手术”等技术,怎样进一步缩短从实验室迈向战场的距离?智能化战争背景下,后勤保障对象主要由智能化作战装备组成,积极适应智能化战争的制胜机理,就必须主动调整传统后勤保障的“供、救、运、修”职能。

怎样超前预想?如何聚焦前沿?显然,单靠军方力量已经远远不够,军民融合发展停留在浅层次上也绝对不行。智能后勤强大动能的有序释放,呼唤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有序推进。

④美军资深飞行员“落败”的警示意义

人机一体:寻找混合智能最佳路径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