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猜想!人工智能将给军营带来哪些新改变

发布时间:2018-09-29 10:33:40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王燕敏 等    责任编辑:谢露莹

■解放军报通讯员 王龙伟

一边是遮天蔽日、蜂拥而至的智能机器;另一边是惊慌失措、形单影只的人类战士……您想象过假如这一天真的来临吗?

军民融合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战争景观。从微观到宏观,从量变到质变,一切似乎突如其来却又悄无声息。

譬如, “多吃少”的消耗战曾是传统战场制胜的不二法则。伴随隐形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相继登场,消耗战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传感技术、仿生技术、微型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的长足发展,却又让集群式作战构想再一次受到各国军方高度重视。

“一架先进战斗机的价格可以购买数百架无人机!”“一架高性能无人机一次能挂16枚导弹。”武警雪豹突击队一位指挥员用两组看似简单的数字交换,生动呈现出了新式集群作战的四大优势之一:成本低廉、数量庞大。

集中部署成百上千个智能作战机器人,从多个方向对目标实施集中打击,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在某特战部队官兵讨论交流中,新式集群作战另外三大优势得以清晰展示:单个平台小型化,战场生存能力大幅提升;去中心化,个体损失不影响整体功能;可实施饱和攻击,瘫痪敌人防御体系。

其实,一位老兵对此早就预见。

2009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第六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机器人战争》赫然在列。作者就是时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的路秀儒。书籍封面上一行引题意味深长:2020年的战争。当年采访路秀儒的一位战友说,一支“无人”的新概念部队多年来一直撞击着路秀儒的胸膛,让他高度关注军事变革中美军的三个表现形态:现实中的美军、规划中的美军和观念形态的美军。

就在一年前,美国密苏里大学地理空间情报中心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印证了路秀儒的“庙算”:该中心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研发了一种算法模型,能够在42分钟内搜索并识别出他国近9万平方公里内的导弹发射场,速度比人类分析师快85倍,准确率达到专家级影像分析师水平。

可见,人工智能的反应速度已经完全“碾压”人脑。

从中东某国利用某型无人机打击恐怖分子的视频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田”字形准心对动静目标的追踪、攻击。据悉,该型无人机服役期间发动攻击并打出上千枚导弹,摧毁了数百个目标,命中率高达95%以上。

可见,人工智能的精确打击似乎让传统的观念和战术少了许多用武之地。

《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怎样“多算胜,少算不胜”?人工智能不是另起炉灶,军民深度融合才是真正的胜算之道。

“智能化增强的是人类智力,是人脑主导的‘体力增强’‘感知力增强’和‘智力增强’。”军委机关一位将军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表示,用国家战略视野观察智能化战争,指挥员的“升级换代”更要快于武器装备的“更新迭代”。

如果你用的是长矛,我拿的是火枪;你用的是火枪,我操控的是无人机;你用眼睛“十”字瞄准,我用“田”字智能锁定,那么战争胜负可想而知。

毫无疑问,“集群作战”+“精确打击”+“快吃慢”+“灵吃笨”意味着,智能化战争对军民融合程度、对指挥员“庙算”精度要求更高了。

<  1  2  3  4  >  


分享到:
中国网官方微信
中国军网综合